我想聊一聊有關英特爾(Intel)為何在難以在電視和手機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或許是缺乏謙卑,或許是傲慢。
就在不久前,英特爾宣佈退出數位電視業務。該公司曾推出兩個世代的SoC,其中一種是針對 Yahoo 軟體,而另一種則是針對 GoogleTV 。

2004年,這家PC巨擘曾試圖憑藉著一種微型顯示技術進軍數位電視市場──但迄今該技術從未真正在市場上獲得廣泛應用。

英特爾僅在支援 GoogleTV 時與 Sony 和 Logitech 這兩家OEM夥伴合作。但在這個例子中,Google由於廣告收益未談妥而受到電視廣播業者的抵制。

網路電視的型態有很多種,但看起來,近期還沒有任何一種會使用到 x86 核心。

其中一部的問題在於,英特爾似乎曾想盡方法要進入這個新市場。我很肯定這家公司積極的態度,但該公司往往缺乏關鍵的支援者,如OEM廠商,或是如同在 GoogleTV 例子中缺乏電視廣播業者的支持。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智慧手機領域。幾年前,英特爾開發了首款手機SoC,在單晶片上結合了 x86 核心和快閃記憶體,但該元件卻從未在市場上發揮影響力。相較之下,其他傳統的晶片供應商則採用能整合獨立型快閃記憶體和應用處理器的3D晶片堆疊技術。

之後,英特爾花了兩年左右的時間,希望將 Atom 處理器的應用拓展到智慧手機領域。英特爾選擇諾基亞(Nokia)作為開發夥伴,但隨後諾基亞CEO Stephen Elop推翻了與英特爾的協議,因為他認為微軟是更具潛力的智慧手機生態系統供應商。

英特爾仍在進行基於 Atom 的 32nm Medfield SoC 開發工作,並聲稱明年將贏得多個智慧手機設計。但在此同時,英特爾卻也砍掉了其原先針對這些手機而進行的行動版 Linux 作業系統 MeeGo 開發計劃。

有消息來源告訴我,英特爾三個月前曾警告過一些台灣大型ODM廠商,說他們對於推動 MeeGo 不夠努力。一些曾針對這套作業系統進行開發的小型軟體公司,現在都覺得他們浪費了1年多的時間。英特爾現在鼓勵這些公司轉移到 Tizen ──預計明年推出的行動 Linux 作業系統。

我肯定英特爾迅速且大膽的舉動,在未獲成功之際便靈活地改變策略。對一家大型企業而言,英特爾的改變速度非常快。

但這樣做的連鎖效應,是潛在的合作夥伴大感震驚,而且不願意很快地跟著跳到下一個計劃裡。事實上,過去也有許多類似案例:無線USB (Wireless USB)、先進交換互連,以及英特爾賣給 Netronome 的網路處理器。

是的,也有成功的案例,像是 PCI 和 PCI Express 。英特爾也成功地將 x86 架構推進到多種嵌入式系統應用中,包括通訊系統的控制計劃在內。但我估計一部份OEM和其他夥伴對英特爾下一個大型計劃會抱持更加謹慎的態度。

我猜想下一個可能會是 Thunderbolt 。至今蘋果(Apple)仍是唯一家支援這項技術的主要廠商。該技術與 USB 3.0 市場重疊;而 USB 是眾多PC製造商多年來均支援的標準。英特爾聲稱,華碩(Asustek)和宏碁(Acer)明年將採用 Thunderbolt ,但我想這些廠商並不會廣泛地在其產品線中採用 Thunderbolt 。

事實上,台灣業者指出,英特爾認為該公司能主導每一個所倡導的計劃獲得成功。而即使是一線PC製造商都需要英特爾技術資源,也讓這家微處理器製造商更加自信。

英特爾亟需跨入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領域。看起來,無論採用何種新的行動 Linux 軟體都大力推動 Atom ,是切入這些市場的捷徑,但卻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我想,英特爾應該讓它購併自英飛凌的新無線基頻部門來帶領這部份業務。這個部門與主要的手機製造商都有深度接觸,包括蘋果在內。去傾聽這些OEM業者們需要什麼,他們又面臨什麼樣的困境?英特爾必須儘快發現與這個產業是否存在著落差?一旦發現落差何在,就必須盡快設法彌合。

這種讓客戶來引領前進的方法,需要更加謙卑的態度。在半導體產業中,許多領域早已在多年前便開始採用這種方法了。

如果英特爾想跳脫傳統總是威嚇PC市場客戶的做法,那麼這家公司必須學習更多技巧並培養耐心,才是長遠發展之道。

編譯: Joy Teng

(參考原文: Why Intel is not inside TVs, smartphones,by Rick Merrit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