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到來的2012年的春節對於中國的光伏產業而言是一個難過的年關,歐洲市場萎縮、美國雙反調查、產能嚴重過剩、國內超過1/3的企業處於停擺狀態。而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商務部出台《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其中超過80%用於光伏產業的多晶矽又被“驅逐”出鼓勵類項目的行列。難道中國的光伏產業真要迎來傳說中的“2012”?這一年輕行業的“諾亞方舟”究竟在哪兒?近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對中國光伏產業的未來仍持樂觀態度。“儘管這是一個寒冬,但並不意味著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就此停滯。”

“據統計,2010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的產量是10GW,全球的安裝量是17.4GW,2011年中國將達到16GW,全球可能將達到21GW,所以光伏產業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都還是處於發展的上升階段,只是在速度上有所減緩。”孟憲淦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減緩的原因在於光伏產業是一個靠政策推動的產業,政策的因素在其間起著決定性的作用。(2011年全球總安裝量24GW)


一位接近工信部的業內人士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透露,在工信部製定“十二五”光伏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在多晶矽領域將扶持1到2家規模在5萬噸級別的企業,3到4家一萬噸級別的企業;在太陽能電池領域重點支持1到2家5GW規模的企業,8到10家1GW的企業。“如果這個草案能盡快通過並實施,那麼中國光伏產業的未來也將隨之不斷走向整合和重組。”這位業內權威人士表示。

“吃奶”的光伏產業仍需政策支持近幾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主要依靠政策拉動。孟憲淦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說,2011年國家發改委製定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是每度電1.15元,而火力發電電價是0.38元,水力發電則是0.25元。所以要彌補其間的價格差距,我國和其他國家都採取政府財政補貼的方式來建立市場、發展市場。(人民幣計價)

如果把煤炭、石油比作爺爺,那麼可再生能源就是孫子、重孫子,是承載未來希望的後輩。小孩的成長需要撫育、培養,大人得為他們提供生活費、教育費,直到他長大成人。否則,孩子就會流離失所,就會夭折,因為他還不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所以在現階段,財政補貼對光伏產業這個'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起的是決定性的作用。孟憲淦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進一步解釋說。

由於目前歐債危機、美國經濟不景氣、各國的金融困局使得光伏產業這個“孩子”時不時面臨著斷奶和吃不飽的危機,這就是國內外的光伏產業“年關難過”的重要原因。

2009年2月,奧巴馬簽署了“經濟刺激法案”,在這個法案的背景下,美國1603財政補貼計劃也開始實施,這個計劃在三年中支持了美國大量的太陽能光伏和光熱產業和項目。美國太陽能行業協會曾多次表示“這個財政部計劃是美國光伏產業最重要的政策”。但據最新消息,由於共和黨和奧巴馬沒有商討成功,該計劃未獲延期,於2011年12月31日終止。12月14日,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和GTMResearch曾作出預測,如該計劃延期失敗將導致新項目面臨稅負公平的瓶頸,導致2012年第三季度的商業光伏項目和2013年的公共事業項目的增速放緩。看來,即使是在美國這樣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相對成熟的國家,離開了財政政策的扶持,這個年輕的產業同樣搖搖欲墜。

退出鼓勵性目錄,錯不在多晶矽不久前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1修訂)》中,備受關注的是80%用於光伏產業的多晶矽從鼓勵性產業目錄中被刪除,這一舉措是否與光伏產業需要政策扶持的現狀相矛盾?抑或矛盾困局背後另有“玄機”?

 

“國家怎麼可能再去鼓勵一個已經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呢?相對於大力的鼓勵,如今的光伏產業更需要調整和重組。”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部副主任呂博一語道出這一舉措的原因。有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一直以來在商務部或其他相關部門組織的研討會上,多晶矽的生產一直被冠以“高耗能、高污染”的帽子,在如今“節能減排”的大勢所趨下,被“驅逐”幾乎是必然。

對此,孟憲淦提出了為多晶矽“平冤昭雪”的理由:“一直以來我們對多晶矽的理解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它產能過剩、高耗能、高污染。但從目前我國的多晶矽產業來看,已經進入了健康的發展狀態。多晶矽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能耗和污染的控制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我國多晶矽產業發展的早期出現高能耗、高污染的問題主要原因在於我們沒有掌握多晶矽生產最先進的工藝,解決不了能耗的問題,但現在已經可以做得很好。現在中國的大型多晶矽生產企業採用產品回收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產生能耗和污染的原材料都被封閉起來反复地回收利用,這些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孟憲淦舉例說,業內領先企業生產一公斤多晶矽的成本已降至20美元,綜合能耗成本也降到60多度電了,已經完全脫離了高能耗、高污染的行列。

同時,相關專家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在中國多晶矽產業剛剛起步階段,掌握先進生產工藝的發達國家,如美國、歐洲、日本等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拒絕在中國建廠,迫使中國從俄羅斯或是其他發展中國家去進口一些並不先進的工藝,一度導致了中國的生產工藝停滯不前。“所以多晶矽產業本身沒有問題,錯就錯在掌握先進工藝的時間稍晚,讓人們形成了長期的理解誤區。”這位專家惋惜地說。

當然,此次《目錄》做出的調整也可以看出政策的另外一重考慮,通過限制外商的投資和提升門檻避免中國成為發達國家高污染產業的傾銷地,同時更將促進本國的企業自主研發先進工藝,從而實現真正的產業可持續發展。

“逆勢而上”不是“救市良方”在2011年年末,儘管中國光伏產業屢屢被認為是“重症纏身”,但還是有不少實力雄厚的企業以大投資大手筆進軍光伏產業。如郭台銘計劃在內地光伏領域投資近千億元,漢能集團也在本月內宣布兩項光伏投資項目,等等。這些企業緣何逆勢而行,他們的舉動會對整個行業產生衝擊嗎?

 

對此,孟憲淦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解答道:“以前中國的光伏產業一直是處於一個自發的狀態,國家沒有太多地干預,而是通過市場競爭來優勝劣汰。但現在,正在製定的'十二五'光伏產業規劃已提出要'統籌規劃、合理佈局、擇優扶優',以把過去的這種自發的、盲目的發展變為一種有序的、健康的發展,也許這些企業在計劃進入光伏產業時,考慮到了國家的相關政策,想搭上'擇優扶優'這趟班車以謀求更大的發展。”

不過,呂博認為,這些“逆勢”投資的多是民營企業,能不能進入國家擇優扶優的行列還要看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企業的“逆勢而上”僅僅是一種商業策略,改變不了中國光伏產業產能過剩的事實,也不會對光伏產業的整體發展造成衝擊,目前光伏產業發展關鍵在於國家的政策導向和企業本身的核心競爭力。

對於中國光伏企業是不是應該加大步伐“走出去”,以解決國內的產能過剩的問題,孟憲淦認為:“中國光伏企業的優勢就在於相對廉價的土地資源、成本和勞動力,如果貿然走出去建廠,那麼很容易就在國外貿易保護的堡壘下喪失自身的優勢,而且全世界的需求只有那麼多,中國的產能卻在不斷提升,再鼓勵走出去顯然是不明智的。無論是走出去還是逆勢而上,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中國光伏產業的問題。中國的光伏產業要有實質性的發展必須還是依靠政策的導向、合理的產業佈局,以及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cho San 的頭像
    Shacho San

    真乄科技業的頂尖投資團隊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