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比例仍然微不足道,但光伏產能過剩仍然被業內視為光伏行業的核心問題。突破這一矛盾的關鍵在於能否突破光伏產業依靠“補貼”而生存的商業模式。
“產能過剩仍然是當前光伏產業的基本問題、核心問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孟憲淦稱。儘管在光伏洗牌中大批企業被淘汰,但從第三方統計來看,產能仍然遠大於需求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漢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認為“產能過剩”是個偽命題。他認為,到2035年清潔能源將代替50%的一次能源,而當前中國的光伏的總裝機容量相對於這個目標仍然是杯水車薪。
據統計,2012年中國光伏發電總量約為37億度電,不足全國發電總量(4.779萬度)的千分之一。即使按照規劃,2015年全國實現35GW的裝機總量(約為當前裝機量的4倍),光伏發電的比例也仍然微不足道。
“我們預計,即使到2050年,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仍然是最主要的。”孟憲淦說。
“傳統的光伏市場主要是地面電站和屋頂電站,這個市場容量不取決於市場,取決於補貼,”漢能全球光伏應用集團CEO陳力說,“也就是說,國家給多少補貼,就有多少市場。”
在孟憲淦看來,中國短期內大規模啟動分佈式屋頂發電的可能性不大,尤其對於家庭或個人。“城市居民的建築以高樓大廈為主,家庭不享有屋頂;農村地區欠發達,高昂的昂裝投入可能還不是很多人可以承受的。”孟憲淦說。
NDP Solar buzz高級分析師廉銳認為:“真正的BIPV看上去很美,但實際市場很小,原因是其發展受制於成本——每家每戶的窗戶大小不一,而光伏組件只有在標準化尺寸下生產才有成本競爭力,”廉銳說,“而到柔性薄膜的應用產品,目前市場幾乎在整個光伏市場體系中可以忽略不計。”
然而,李河君看中的光伏市場似乎並非傳統市場。“太陽能遠距離傳送沒有任何優勢,其真正的前途是分佈式。”李河君說。按照漢能的規劃,未來幾年屋頂電站(BAPV)和建築一體化(BIPV)將佔銷售的一半以上,光伏應用產品(結合柔性電池技術)佔30%-40%,地面電站大概為10% 。
李河君更為看中商業屋頂的廣闊前景,比如工業廠房、商場或購物中心等。去年,漢能與宜家簽訂戰略合作,為宜家在中國所有門店安裝光伏屋頂。一些汽車銷售4S店也成了漢能努力營銷的對象。上網問題是製約分佈式發電的瓶頸之一。
要讓太陽能產業發展真正走向市場化,擺脫“補貼”和“上網”的製約,關鍵依靠技術發展和成本降低。比如用作BIPV的光伏玻璃可以兼具建築材料和發電的雙重功能,可以像普通玻璃一樣任意裁切,並且價格低廉;又如,儲能技術的發展讓每棟樓房甚至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能量儲存系統,那麼即使光伏發電不上網,也同樣可以大規模推進和發展。
來源:福布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