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資通訊技術、雲端運算、巨量資料分析所建構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 ),能創造出不同領域的多樣應用與服務,被視為產業的下一個大事件(next big thing),將為台灣電子及ICT產業帶來巨大變革和轉型契機。

物聯網其目的在透過感測和通訊等相關技術,實現人、機器和系統三者之間的智慧化連結,解決城市化所帶來的各種生活問題,未來如汽車、家電等各種物品都將連上網路,相關創意應用也將有龐大的商機。

物聯網是在2005年由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式提出,涵蓋「人與人」、「物件與物件」及「人與物件」三大範疇。

工研院IEK 歸納研究,物聯網是指透過感測技術、嵌入式技術、網路傳輸及資料蒐集與分析,讓機器可以主動提供人類更便利的服務。

物聯網的架構可簡單分為感知層、網路層及應用層等三個主要部分,感知層是由感測器(sensor)、影像監視裝置、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等所組成,是物聯網架構的基礎;網路層是物聯網應用層和裝置與感知層之間的聯繫媒介;應用層主要是物聯網的解決方案與應用,提供使用者或企業各式服務。

物聯網是新興概念,很多人不太了解,甚至產生不少分歧的看法與迷思概念。

迷思一 是一種技術?

物聯網是廣泛的概念術語,包含感測器、聯網設備及所有可能的控制、監測與分析行為,可運用在家電、工業設備、醫療器材等產業,提供各式自動化與智能化的遠端管理服務,例如物流車隊追蹤管理、遠端醫療照護與智慧能源管理等。

因此物聯網並非特定或單一的技術,而是將既有技術整合運用到個別應用領域,如在智慧零售與物流中運用RFID或NFC,以及在智慧交通中導入車載資通訊與智慧運輸系統等技術。

迷思二 下一代的互聯網?

物聯網和互聯網(Internet)在中文上只有一字之差,很容易令人誤解成兩者概念雷同,或具有前後世代的關係。其實物聯網是一個奠基於互聯網而進行實體物件資料交換的網路,透過嵌入式技術進行溝通和感測,以了解物體內部狀態或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可說是互聯網的延伸應用,兩者意義不同,且不會有典範轉移或相互取代的關係。

台灣廠商要成為物聯網價值鏈的一環,必須釐清物聯網的真正意義與價值,掌握重要應用的領域知識及使用者需求,進而評估自身優勢與劣勢,找出成功的營運與獲利模式,才能藉由發展創新的應用服務,在物聯網占有一席之地。

迷思三 只注重物的感知

隨著感測元件製程與技術成熟,將使未來感知層所有「物」的成本下降,有利於物聯網發展,但若只關注感測器、晶片與網路設備的研發,將很難藉此提高隱藏在「物」背後的價值。硬體設備是物聯網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創新應用與服務才是驅動產業發展的關鍵,否則只重視底層設備而忽略上層的應用。物聯網目的不只在把物都連上網路,而是要解決人所面臨的問題、滿足人類的需求。由物聯網向外延伸,可以擴展到幸福便利、永續發展智慧城市,「以人為本」的核心概念,更是各國智慧城市政策的目標與方向。

迷思四 IoT等同M2M?

許多人將物聯網與裝置間直接通訊(Machine to Machine Communication,M2M)兩者混用,甚至以為M2M等同於IoT。M2M通訊指聯網機器設備間的資料傳輸,透過Wi-Fi、Bluetooth 、3G/4G等通訊技術,實現人與機器之間的智慧化連結與互動。IoT著重生活情境上的各種應用,M2M則聚焦在無線通訊網路的訊息傳遞,是IoT運作的一種手段。

M2M是利用網路資源與基礎設施,達到機器與環境的遠端監測和控制目的,M2M與各種互聯網的協議,可被視為是IoT的子集;相較之下,IoT涵蓋更多的垂直和橫向有意義的連結,能解決各種網路應用的需求。

(作者是工研院IEK通訊系統研究部研究員)

【2014/06/2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cho San 的頭像
    Shacho San

    真乄科技業的頂尖投資團隊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