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阿密大學研發出控制3D打印過程中的聚合反應

日前,美國著名的邁阿密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可以控制3D打印對象制定部位的化學成分以及3D位置,這對3D打印來說,又增加了一個新的緯度。

隨著3D打印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其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克服當前3D打印的局限性成為目前行業首先面臨的最大困難。如果估計不錯的話,它們應該能夠打印不同的聚合物並使他們聚合在一起,獨立控制它們的位置,能夠兼容精細的有機物和生物活性材料。

據了解,這支由Adam Braunschweig領導的邁阿密大學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了這樣的一個系統,該西通首次使用了基於溶液的模式反應(patterning reactions)。它結合了1平方厘米的平行尖端陣列、微流體和光化學聚合反應,使刷狀聚合物在玻璃表面上生長。這個工藝只需要幾個步驟,無需使用高能激光束就可以達到亞微米的分辨率。

另外,組成該聚合反應的幾個部分--單體、光引髮劑和溶劑--會流入擁有一個尖端陣列的微流控室。每個陣列大約有1.5萬個聚二甲基矽氧烷的角錐狀物以80微米的間隔排列,會使光線照到它們身上,這種光會啟動反應,在下面的表面上製作刷狀聚合物的圖案。如果要用不同的化合物成分組成相鄰的圖案,只需移動這些尖端即可。然後再將新的單體溶液引入這些微流控室,並重複這一過程。

據Braunschweig稱,尖端位置控制著打印對象細部的位置,光照射時間決定著聚合反應的程度,也就是對象高度,而單體標識決定著化學成分。

該項目的負責人Braunschweig認為,這種4D打印技術的發展潛力巨大,在基因芯片、蛋白質陣列和刺激相應面方面都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研究團隊的最終目標是重新具有結構複雜性和化學性能的生物接口,比如大面積的細胞表面:“未來還需要走的路很長,但那是我們工作的動力。”

這篇研究論文被發表在《Polymer Chemistry》雜誌上,其標題為《在一個大規模並行流入式光化學微反應器裡進行的4D聚合物打印優化(Optimization of 4D polymer printing within a massively parallel flow-through photochemical microreacto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