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是目前可穿戴市場的真實寫照。市場需求碎片化;產業鏈不夠成熟;消費者認知度不夠;產品功能未能激發消費者購買欲,因此,目前市場規模並不大,而且品牌與非品牌之間出貨差距不大,整體來看,可穿戴市場還處於早期的完全競爭態勢。
·      手環類產品,方案簡單,主打計步、卡路里、睡眠提醒、震動提醒等功能,國外用戶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加上設計美觀,因此Fitbit,Jawbone UP等運動手環出貨不錯。手環產品方案趨於同質化,設計比較粗糙,價格從幾百到幾千不等。整體出貨量雖不斷提升,但因玩家眾多,單家出貨量並不大。主要問題:設計不夠新穎;功能不具粘性;以APP建立資料支撐的商業模式不夠清晰。
 
·     手錶類產品,主要分為手機伴侶和獨立手機兩類,功能需求比手環複雜。手機伴侶主要提供資訊查看、資訊提醒、電話接聽、環境顯示、個人健康資訊等功能,主要用途是管理簡單資訊的提醒和查看,減少接觸手機次數,同時通過手機管理個人資料;獨立手機,提供SIM卡槽,可作為第二手機撥打電話。主要問題:外觀設計不夠新穎;方案不夠成熟,功耗較大,續航不理想;缺乏原始需求應用帶動需求;產品設計和目標人群定位不夠清晰。
 
·      眼鏡類產品,眼鏡設計複雜度高於手錶和手環類產品,主要提供攝影、3D顯示、虛擬實境VR等功能,上市產品如Google GlassOculus Rift等。主要問題:技術門檻較高,市場玩家較少;價格昂貴,受眾面較小;續航時間短;人機對話模式需要改善。
 
蘋果和谷歌被業內寄予厚望,希望擔任可穿戴市場的領軍角色,歌已領跑一步,Android wear和應用商店已經登錄,iWatch則肩負提升用戶認知度和培育產業鏈的重任,同時為可穿戴產品設計和商業模式提供參考。
近期,通過調研接觸可穿戴上游晶片和方案玩家,交流可穿戴晶片技術和方案成熟度以及與下游產品需求的匹配度。現階段來看,打造可穿戴產業鏈還有不少路要走。
主晶片
可穿戴主控晶片分為應用處理器(AP)和MCU兩種,手環基本採用MCU,手錶根據功能複雜度選用MCU或AP。
主要難點是目前市面上仍未出現專門為可穿戴定制的主控晶片,某些廠商宣稱的專用晶片也是基於原有平臺做優化設計而來。
·       MCU採用度比較高的為ST和Silicon Labs兩家產品。如Fitbit Flex,三星Galaxy Gear2, Pebble; Misfit Shine等品牌產品都是基於這兩家方案。
 
·      有不少採用手機晶片如MTK60甚至72平臺做智慧手錶,可接打電話,主要面向出口市場。
 
·      大陸之土曼、果殼、智器和inWatch X等產品則採用君正JZ4775平臺,君正下一步會推出M200和M150兩款產品,採用大小核設計理念。
 
·      新推出搭載Android Wear的Gear Live ,LG G watch,MOTO360則採用高通驍龍平臺。
 
·      一家美國的初創公司Ineda Systems正致力於可穿戴晶片開發,基於MIPS架構,已拿到高通和三星投資,產品按照性能分為四個級別,分別覆蓋從簡單手環設計到運行複雜作業系統的可穿戴應用,目前產品還未量產。
 
作業系統OS
已上市產品基本搭載即時操作系統RTOS和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OS面臨的難題與主晶片類似,沒有專門的OS適合在可穿戴這樣的小系統運行,可穿戴市場是一個多樣化的市場,Android Wear也只能滿足部分需求,不可能達到Android在手機市場的地位。
Google針對可穿戴新推的Android Wear對軟硬體有一點要求,目前僅有Samsung Gear Live,LG G watch,MOTO360支持。Google對Android Wear設備的特徵描述是:獲取常用資訊、語音交互、監控健康資訊和多屏互動。針對Android wear,需要注意幾點:
·      按照Google策略,前期可能傾向與大廠合作,眾多中小廠商將無緣,更詳細的授權政策有待公佈;
 
·      與手機Android系統原則不同,Google或將不允許廠商進行Android Wear定制化,意味著所有產品介面出現同質化,不過廠商可以通過綁定其它服務形成差異化;
 
·      Google Now與語音交互是Android Wear的關鍵服務,Google Now在中國大陸無法使用或使用較麻煩,這將直接影響中國用戶的使用體驗;
 
·      目前Android Wear智慧手錶僅支援Android4.3及以上系統, 資料顯示目前僅有23.9%已啟動的安卓智慧手機運行Android4.3及以上系統,這與目前已上市大多數支援藍牙BLE的產品面臨同樣的問題,終端支援太少。
 
感測器
目前在可穿戴設備上能看到的感測器產品主要涵蓋:運動感測器,環境感測器,生理健康類感測器。
感測器的主要難點是目前僅運動感測器在可穿戴設備上採用較多,醫療健康類感測器由於尺寸、精度及價格等方面的原因還無法大規模應用在可穿戴設備上。
·      運動感測器玩家跟手機市場類似,ST, Bosch Sensortec, InvenSense仍是主要玩家,都能提供多軸運動感測器。
 
·       環境感測器供應商比較多,包括溫濕度、氣壓計、紫外線感測器等,目前應用在可穿戴產品裡不多,但不久將有更多產品上市。
 
·      生理感測器包括測量心率、血糖、血氧、血壓等。其中心率應用產品較多,主要供應商包括ADI(光照式)和神念(電極式),而其它則需要輔助器件或臨床驗證,技術門檻較高,尤其是無創式監測技術主要集中在國際產品。
 
可穿戴感測器和手機中感測器的設計趨勢一致:高集成度、小尺寸和低功耗。感測器作為可穿戴設備對外感知器件,擔負重要角色,要達到良好的體驗效果和監測精確度,難度主要在於演算法。演算法的獲取途徑一般由公司自己開發或通過協力廠商公司授權獲得,如SPI, Hillcrest Labs, Movea, Cywee等。
其中Cywee有披露與MTK 可穿戴平臺Aster進行合作。而Movea在近期已被知名MEMS感測器廠商InvenSense收購,可穿戴也是其目標市場。 
顯示幕
使用者在購買一款帶顯示幕的產品時,第一印象除了外觀就是螢幕顯示效果。可穿戴產品不僅要兼顧顯示效果,還要關注功耗。顯示幕技術有很多,可選產品不少,廠商主要是在功耗、顯示效果以及價格中選擇平衡。
目前應用在可穿戴產品的顯示技術主要包括:傳統LCD顯示、Sharp memory LCD,OLED,電子墨水顯示、MEMS顯示技術和柔性顯示等。
·      傳統LCD顯示:供應商較多,技術成熟,價格便宜。目前市面上也有採用半透半反式LCD顯示幕的產品,兼具弱光和強光顯示效果。
 
·       Sharp memory LCD:主要供應商Sharp,功耗較低,價格較高,與電子墨水屏相比,刷新率高,薄且週邊元件很少。典型產品:Pebble手錶;
 
·      電子墨水顯示:主要供應商Eink,技術成熟,黑白顯示,功耗極低,但刷新頻率較低,翻屏偶爾閃爍,夜視效果不好,價格較高。典型產品:土曼T-Fire手錶;
 
·      OLED:主要供應商:三星,LG,無需背光,功耗相比LCD低,色彩對比度很高,顏色鮮豔,價格很高。典型產品:三星Gear,Gear 2。
 
·      MEMS技術: 指高通Mirasol顯示幕,不需背景光,根據環境光自動調節,功耗很低,價格很高,目前在可穿戴市場只有高通獨家採用。典型產品:高通Tod手錶;
 
·      柔性顯示:主要供應商三星,LG,韓國NeoView Kolon,技術不成熟,小批量應用,優勢是可採用更加美觀的弧形設計,價格很高。典型產品:inWatch X(已發佈,未上市)
  
無線連接晶片
無線連接晶片的供應商也較多,僅用在可穿戴設備上的藍牙單晶片,Nordic和TI用量較大,而集成BT,Wi-Fi,GPS等的組合晶片,博通、高通、MTK都有方案,博通是該領域龍頭。手環類產品,藍牙單晶片應用較多,對於複雜應用,組合晶片較有優勢,這取決於應用場景和功耗考量。
49   
以上簡報資訊均來自於公開資料、各官網資訊、業內專家交流整理。

 

由雷鋒網智慧硬體研究部發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cho San 的頭像
    Shacho San

    真乄科技業的頂尖投資團隊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