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onals2011_0         

圖一、 2010年與2015年全球太陽能市場按地區別需求比重及預測


PV Market三份區域終端太陽能市場報告指出,持續的政府政策調整造成2011年光伏市場版圖無論是規模、成長率和用戶類別組合上都重新洗牌。

以德國和意大利為首的歐洲市場,在2010年1月1日起到2011年7月1日期間FIT(Feed-In Tariff)的​​累積削減最高達到約1/3。這些削減造成今年第一季德國,也是全球最大太陽能市場需求崩跌到少於去年同期(Q1'10)一半的水平。不僅如此,總體歐洲市場2011年全年的需求成長率將持平,無法再現如2009年到2010年170%大幅的增長。而政策的調整特別影響到建在農業用地上的大規模地面型發電系統。儘管投資在住宅型和商用屋頂安裝型系統的回報在2011年上半年仍然具有吸引力,終端客戶仍是不為所動,直到六月才開始對崩跌的價格做出回應。

歐洲太陽能需求比重下滑,亞太和美國在未來五年將有顯著的成長

預計歐洲市場在2011年將佔全球太陽能需求65%的比重,較2010年的82%下滑。美國則是從2010年的5%成長到9%。而以日本和中國大陸領軍的亞太前五大市場佔全球比重將從2010年的11%,成長至16%。亞太國家需求將會持續穩定成長,到2015年至少將會佔全球26%,美國的比重則將達到14%。相對於歐洲市場所面臨的挑戰,美國、中國大陸和印度尚未安裝的太陽能發電項目共計有25GW。

“太陽能項目發展活動在這些國家非常活躍,” Craig Stevens, Solarbuzz總經理說到。”這些尚未安裝的項目要能成功的交付,首先需要激勵機制。監管、財務、項目架構和許可證等都是必須克服的問題。”

項目利潤率的下跌,導致行業更關注商業模式和市場銷售渠道, 歐洲經銷商從而在2010年全年和2011年上半年獲得了超出預期的利潤率。歐洲市場獲益於2011年上半年急速的價格下跌,尤其是意大利從中獲得需求維持的動力。德國市場於年中減緩補貼削減幅度,將可加速2011下半年市場復甦。中國大陸組件供貨商在歐洲的報價從2010年第一季較其歐洲或日本的競爭者低25%,在今年二月間縮小到僅低10%,不過今年第二季價差又再度拉大。

2010年中國大陸太陽能市場成長超過一倍

在中國,2010年國內的需求成長超過一倍,寧夏和江蘇再次蟬聯省級市場前兩名;若以市場類別來分,電力公司則佔有全國49%的比例。去年中國大陸是亞太太陽能市場排名第二的國家,僅次於蓬勃發展的日本。日本市場111%的年成長率動能來自住宅型的需求,佔市場82%的比重。在福島核災之前日本已經有強力的太陽能政策支持,所以日本市場預計在2011年可以成長到1.3-1.5GW。

中國組件供貨商在美國市佔率獲得成長

在美國,來自公共事業公司的需求高速成長,從而影響了終端市場、產品組合和銷售渠道。2010年中國組件製造商在美國的市佔率成長到37%,其中以尚德電力為首,天合光能和英利太陽能緊隨其後,同時2011年第一季度又有進一步的成長。2010年,經銷商出貨比重小幅的下跌到23%,而項目開發商和公共事業公司直接採購成為強而有力的新銷售渠道。2011年美國市場預期將達到約2GW的規模,後續將持續成長到2015年最高有可能達到6.4GW的規模。

“隨著美國公共事業公司太陽能項目的發展,預計於2012年佔全美54%比重,在未來五年間組件供貨商、逆變器製造商、項目開發商、經銷商和系統整合者的市場比重將發生顯著變化。”Stevens補充道。

資料來源:http://solarbuzz.com/cn/industry-new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