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的雙堆疊LCD顯示器使用內容自適應的視差屏障來進行顯示,而非使用來自雙鏡頭相機的未經編輯左、右影像。

MIT的雙堆疊LCD顯示器使用內容自適應的視差屏障來進行顯示,而非使用來自雙鏡頭相機的未經編輯左、右影像。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媒體實驗室稍早前公佈了一種可呈現高解析度(HD) 3D影像的演算法。這種高解析度 3D 技術是裸眼式(glasses-free)的,但據發明者表示,就像傳統的自動立體技術,新技術也不會降低亮度或限制觀眾的方向。


這個由Ramesh Raskar教授的鏡頭文化小組(Camera Culture group)建構的原型所使用的技術,會在來自立體相機的分離式左、右影像中,針對每個畫素上的垂直和水平視差執行計算。而後,相較於傳統上將影像轉換為垂直狹縫(slit),以便將原始影像發送到具有視差屏障的正確眼睛方法,新技術採用了客製化的多透視點(multi-perspective)視差屏障,這可用在存在於每個畫素上的3D資訊。


MIT的原型使用兩個具有視差屏障的堆疊液晶顯示器,它們分別計算每幅影像,同時,由於它與傳統裸眼式顯示器一樣並非每畫素均為半光線,因而能讓自動立體影像更加明亮,還能在觀眾的頭從一邊傾斜到另一邊時正確地感知到。


由於視差屏障區塊的光較少,因此該顯示器本身的能耗也比傳統裸眼式3D技術來得少。然而,用來為每幅影像建構客製視差屏障的高度複雜運算卻需要額外功率。


為了補救,研究者正在努力簡化演算法的複雜性,並建構定製的加速晶片,以抵消在建構客製化視差屏障時所需的額外運算能耗,從而實現更高解析度的3D顯示器。( 詳細資料可參考MIT鏡頭文化小組網站)



鏡頭文化小組的成員包括Ramesh Raskar和Doug Lanman教授拉、博士後研究員Yun Hee Kim Doug Lanman、博士候選人Matthew Hirsc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