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產品被視為下一波智慧行動產業兵家必爭之地,台灣硬體供應鏈也磨刀霍霍,但業者透露,各廠都有穿戴式硬體解決方案,但最大的問題是「尚未找出大量應用商機」,台灣產業界應該思考結合軟硬體,才能抓住真正商機。

智慧型手機市場漸趨成熟,全球大廠包括谷歌、三星、英特爾,甚至傳言蘋果都重兵押寶穿戴式產品,例如三星已推出智慧手環Gear Fit 、谷歌推出眼鏡、蘋果也傳出今年可能端出iWatch亮相。

蘋果、谷歌引領潮流,其他品牌廠如索尼、華為,還有宏碁、華碩、神達等國內品牌紛紛跟進,智慧型穿戴裝置的戰局未演先轟動。

台灣身處全球電子供應鏈重鎮,自然不會錯過穿戴裝置硬體商機,甚至奇景光電也因具備關鍵技術,獲谷歌入股,未來在相關供應鏈將占一席之地。

不過,業者透露,穿戴式裝置尚未進入大量應用階段,而台廠目前普遍只關注硬體,對背後的軟體、硬體結合也處「嘗試」階段,但以智慧手機為經驗,其實穿戴式裝置勢必走向低價化老路,相關軟體資料應用才有最高「含金量」。

目前有穿戴式裝置號稱可記錄運動資訊,有些則可記錄使用人24小時動態等。

不過業者說,如何整合穿戴式資料、解析、運用,才是服務真正的核心。

例如從穿戴式裝置回傳的個人資料中,透過長時間的統合解析,整合溫度、天氣、噪音等環境變數,甚至可能做到預警身體好壞、睡眠品質、運動成績等,如使才曾穿戴式商機從「裝置」走向「服務」,硬體只是單純記錄的工具。

【2014/05/13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