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媒體報導,摩爾定律到2025年是否遇到瓶頸?在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年會上引發討論,台積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劉德音表示,半導體產業容不下悲觀的人,台積電7納米2017年第一季年底風險量產(risk production)後,5納米持續進行,且3納米有300~400人在做研發,2納米更期望有學術界一起開發。

劉德音也提出數據顯示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統計半導體產業上市櫃公司的淨利達18億美元,佔整體上市櫃公司比重約26%。

這些半導體產業累積的機會延續必須靠創意和革新,過去業界認為要跟隨摩爾定律腳步,未來要靠3D IC技術、specialty技術應用等,因此台積電真正想做的是整合多元芯片技術的3D IC芯片。

劉德音指出,為什麼要跟隨摩爾定律?製程技術微縮的目的是降低功耗,半導體產業容不下悲觀的人,因此製程微縮一定要繼續做下去,台積電除了10納米製程將在年底量產之外,目前5納米製程也如火荼如投入,往下走,3納米有300~400人在做研發,也在進行2納米的研究,和學術界合作2納米製程的研發。

劉德音指出,半導體產業絕對是光明的,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對台灣而言,半導體絕對是最堅強的堡壘,期望能讓半導體產業在台灣永續經營。

劉德音分析,過去PC產業曾經是半導體產業的黃金時代,後來移動通訊市場遠大於PC市場,有處理器、基頻芯片等,也可以說是移動通訊開啟了開放創新平台OIP時代,在這樣的應用和環境下,創意是開放的,只要有好的想法都加入,使得台積電也可以與全世界各種處理器等芯片商合作。

他進一步分享他的觀察,台積電客戶有八成客戶都在美國,每5年去一趟美國,會發現主流產業一直在改變,從PC、網絡、生技、社群網站、雲端服務,再到應用服務端,我們可以說,硬件回來了,半導體產業仍是主流,且未來是移動計算無處不在的時代,絕對不是只有在雲端而已。

他重申,未來台積電有4個驅動力,第一是智能手機,絕對會持續創新,想想手機中的傳感器、指紋識別芯片等功能都是創新的一種,智能手機是提共一個新的平台,讓創新元素,有創新想法的芯片廠加入,讓大家一同發揮和貢獻。

第二是是高速運算,這已經散發到各種應用,例如深度學習是近50年來人工智能架構最大的突破。

再來是物聯網,連結萬物,家用和新的應用,改變選舉、人與人的溝通,改變社會和文化。最後是系統整合(System integration)趨勢,未來半導體必須和軟件、系統廠整合。

台積電目前470家客戶,其研發費用佔上市櫃11.2%,未來5年沒有理由不繼續投資,現在公司有4.5萬人,和上下游夥伴公司共創造32萬個工作機會,產值佔全台灣GDP約3.8%,且繳稅約佔全台灣3.7%。劉德音強調,台灣半導體必須要加重研發和創新,同時台積電也會持續投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cho San 的頭像
    Shacho San

    真乄科技業的頂尖投資團隊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