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普危机的真相;

 

2014财年(截至15年3月)的合并结算最终损益为亏损2223亿日元。单独结算资不抵债。“业绩在进入2014财年后半后,情况更加严峻。很抱歉让大家担心了”——夏普社长高桥兴三在5月14日召开的结算记者发布会上,在挤成一团的新闻媒体面前表达了歉意。

       与结算同时公布的重组计划还包括导入金融机构的金融援助、裁员、重新调整亏损业务等内容,但都是陷入经营困难的企业采取的常规措施,并无新意,所以对夏普前景的担忧之声不绝于耳。

       夏普到2012财年(截至2013年3月)时已连续亏损两年、最终亏损总和超过9000亿日元,在2013财年(截至2014年3月)时,才刚实现了三年来的首次全年最终盈利。经营危机看似已经过去,没想到这次业绩又陷入了亏损状态。

       从盈转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在约2.8万亿日元的合并销售额中占到3成多的液晶业务,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使用的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失速。“我们没能察觉到变化”,在记者发布会上,高桥社长这样说道。

       夏普错过的变化是什么?这在日本国内是找不到答案的。答案就在中国大陆和台湾。
 
夏普危机的真相① 智能手机幕后力量膨胀,深圳开拓落后于人 

       “骑上了中国的获胜马,我们的液晶业务没问题”。2014年11月,面对担心夏普重组进展是否顺利的投资者和分析师,该公司高管到处这样游说。

       获胜马是指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厂商小米。该公司2014年的销量为6112万部,在美国的地位已经仅次于苹果、韩国三星电子前两强。2015年的销量有望 达到8000万~1亿部,是一家快速增长企业。2013~14年期间夏普拿下了该公司大笔订单,所以在2014年4~9月的合并结算中,实现了中期结算四 年来的首次最终盈利。所以在10月的结算记者发布会上,高桥兴三社长胸有成竹地说:“下半年,良好势头还有望继续下去。”
 
曾经满是前来购买山寨机的顾客的深圳某手机卖场。如今生意冷清
       就在此时,台湾出现了变化。大型智能手机输入装置(触摸面板)制造商胜华科技破产。供应给小米的液晶面板一直是发给胜华的,由胜华安装触摸面板后,再交付给小米的。

       胜华破产后,夏普与小米间的供应链被截断,从获胜马上跌落下来,旋即陷入了经营危机状态。

       “又没有出现资不抵债,为什么会破产。真正原因尚不清楚”。电子部件商社、与胜华有交易的excel的常务董事上田丰男虽然感觉不解,但也表示:“我认为日本显示器(JDI)是‘犯人’的看法不对”。

       “JDI叩动了胜华破产的扳机”已经成为了日本电子行业的共识。这种说法是,JDI发起低价格攻势,从夏普胜华联盟的手中,抢走了小米的订单。但“JDI的倾销”不过是一个因素。夏普危机的真相,隐藏在更深处。

       在地处香港北侧、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都市——深圳,过去在这座城市的中心,有一座1到8层满是“山寨机”的商业大厦。世界各地畅销手机的都被山寨,价 格只有正品的10分之1左右。直到几年前,山寨机市场还非常火爆,是中国大陆被批评为“假货天堂”的一个例证。
 

消失的“山寨机”

       但现如今,在这座大厦里,已经很难看到当时的影子。卖场门可罗雀,空荡荡的柜台一个接着一个。显眼的只有随处可见的招租广告。虽然也有摆着电池、连接线等商品,继续营业的店铺,但似乎没什么生意。售货员闲着无聊,埋头玩着自己的智能手机。

       山寨机也不是没有了。主要是iPhone 6的仿冒品。虽然外壳一模一样,主画面也与iPhone如出一辙,但内部操作系统是Android改造而成的。价格按照售货员的报价只要550元,但“卖得不算好”。

       山寨机为什么会消失?原因我们后面再说,随着山寨机市场的消亡,胜华陷入了困境。这是因为该公司一直把生产山寨机的触摸面板作为收益的支柱。关系人士说:“胜华使用日本的淘汰设备,同时在为山寨机制造液晶面板”。
 
       失去山寨机业务后,胜华通过改向苹果供货,曾一度起死回生,但随后又失去了这份订单。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小米这个新客户。但日本国内的装置厂商高管透露说: “因为被小米抓住了急于获得订单的软肋,该公司似乎遭遇了严苛的降价要求。在生产越多亏损越大的情况下,胜华的高管曾抱怨说‘申请公司更生手续更轻 松’。”而山寨机市场如果还在,胜华就算被小米砍价,在经营上仍能有回旋的余力,夏普也就不会陷入危机。

设计工作室的崛起

       接下来,让我们回过头来看山寨机消亡的原因。距离深圳市中心车程约40分钟的一栋商住两用楼里,智能手机关联企业XMobile的办公室就设在这里。这栋大楼估计建成已有30年之久,建筑有些老旧,但在办公室里,到处都点缀着木纹风格的家具和观叶植物。

       背对着墙上大幅的世界地图,该公司首席执行官(CEO)杜洪斌开口说道:“我们的工作是从选定芯片开始”。

       XMobile以制作智能手机的设计图为业。首先决定左右智能手机性能的半导体芯片,然后按照客户,即智能手机厂商的要求选择液晶面板、摄像头模块、传感器等部件的组合,对智能手机进行整体设计。

       智能手机厂商根据XMobile提供的设计图采购部件。只要委托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遍地开花的EMS(电子产品代工服务)企业进行生产,就能轻而易举地大量生产出想要的智能手机。设计图就像是“用这样的材料和流程可以制作出咖喱”的菜谱。

       XMobile这样的智能手机相关企业被称为设计工作室。有的设计工作室还会在智能手机厂商提出要求之前,从部件的指定到采购一手包揽。到了这种程度,智 能手机厂商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给设计工作室和EMS制造的智能手机贴上自己的品牌,就能推出商品。“我们会把这些工作做好,所以智能手机厂商不用考虑制 造,可以专注于市场营销”(杜洪斌)。

       XMobile每月设计3~5款智能手机。1年多达40~50款。深圳的设计工作室确切数量虽然难以统计,但设计工作室之一——禾苗通信科技的总裁李承军 这样说道:“单是中小型工作室就有百家以上。”假设工作室有100家,1年设计50款手机,1年就有5000款智能手机面世。而日本和欧洲的大型智能手机 厂商开发、销售的手机最多只有1年20款左右。二者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设计工作室主要开发价格在2万日元以下的低端机型、3万~5万日元的中端和中高端机型。甚至还有放言“只要3个月时间,就能以20美元的成本,制造出性能不错的智能手机”的猛士。现在,设计工作室已经可以设计出任何种类的智能手机,所以山寨机被逐出了市场。

       美国调查公司IDC表示,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3亿部。其中的7成多,即约9.5亿部销往了亚洲和中东等新兴市场国家。杜洪斌说:“如果把 范围限制在新兴市场国家,则有9成的手机是深圳设计。”该公司的客户除欧美发达国家外,还遍布中东和非洲等10个国家。年销量在最近5年间增至过去的10 倍,达到了100万部。
 

微软也瞄准“智能手机首都”

       深圳拥有华为技术、中兴通讯(ZTE)等中国大陆代表性通信设备厂商的总部。周边设计工作室林立。向集约化发展的深圳,如今已经成为“智能手机首都”,就连发达国家的IT巨头也不敢把深圳不放在眼里。

       深圳的IT界人士都说:“在智能手机OS(操作系统)领域屈居谷歌之后的微软(MS)与合作伙伴英特尔一同,向深圳派出了几百名人才”。他们在主要的设计工作室蹲点,目的是让工作室开发使用Windows的智能手机。

       在这些连微软都要来“朝拜”的设计工作室眼中,夏普是什么样子?XMobile的杜洪斌说:“夏普至少没来接触过我们。客户也没有使用夏普产品的要求,我无法评价。”

       来到另一家设计工作室,该公司的高管虽然坦言与夏普进行过交易,但也表示:“委托夏普对面板部件做个小改动,起初的回答是‘做不到’。我们承诺‘保证采购 量’,拜托他们想想办法,回复是‘需要4个月’。换作是中国企业,2周就能做好,对方会主动提出这样的建议。”

       在14日的记者发布会上,夏普的高桥社长说:“没能跟上变化。”意思就是错过了“智能手机首都”发展的时机。为扭转局面,高桥社长于4月宣布在当地设立营业网点。亲赴当地参加洽谈会,展现了存在感,但也掩饰不了为时已晚的感觉。

难以应付的中国智能手机厂商

       “魅族”、“欧珀”、“vivo”──在中国主要城市的家电商场,在日本鲜为人知的陌生品牌的智能手机挤满了卖场。

       IDC的调查显示,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2年后飞跃式增加,到2014年已经达到4.2亿部。这是因为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的智能手机需求出现了激增,而起到支撑作用的,是设计工作室。

       大型EMS的高管说:“虽说华为、ZTE等中国智能手机的老字号和增长迅猛的小米不使用设计工作室,但在公司的内部,也拥有相同的功能。”

       可以称之为“深圳模式”的智能手机制造的特点是,小米之类的智能手机厂商和设计工作室会以机型为单位选定部件并采购。所有部件厂商在智能手机厂商和设计工作室的面前机会平等,比的是产品质量、价格、交货速度和售后服务质量等,其中最优秀的厂商将会胜出。

       从部件厂商的角度来看,就算签了合同,也不能掉以轻心。日本国内某大型部件厂商分管中国市场的工作人员说:“面向中国市场,我们做好了今天还在的需求明天就消失不见的心理准备。”

       夏普在智能手机的核心区错失机会的理由就在于此。过去的客户苹果、芬兰诺基亚、美国摩托罗拉等发达国家的大型智能手机厂商虽然要求严格压缩成本,但不会因 为成本不划算,就突然取消交易。但中国不一样。中国企业只在需要的时候使用需要的部件。没有长期合作的打算。

       正如开篇所说,2014年上半年,夏普骑上了小米这匹“获胜马”。夏普的液晶面板得到了该公司约6成智能手机的采用,但突然就遭到了弃用。这的确有胜华破产的因素,但2014年上半年,其实夏普只是搭上了“小米特需”的东风。大型设计工作室的高管说道:

       “小米为低价格品牌‘红米’也采用夏普制造的液晶等,强调其手机品质之高。等到这样印象在消费者中扎根,就不再需要夏普。改换了供货商。总而言之,夏普只是‘用来吸引顾客的熊猫’”。这匹获胜马,是比欧美厂商还难对付的交易对象。

       在换了一茬又一茬的部件企业中,有一位岿然不动的“老大”,那就是台湾大型半导体企业——联发科。

“老大”掌控的智能手机市场

       联发科的地位之高,在台湾可以充分感受得到。笔者在台北的闹市区,向正在玩智能手机的30来岁的男性询问了手机的品牌。他回答说:“我不知道是哪家厂商生产的。但里面肯定有联发科技的技术。”

       “联发科技”就是联发科。到这位男性购买智能手机的EC网站“3C市集”上浏览,商品页面的顶端没有厂商名称,但却标明“联发科配备机型”。“Intel inside”——美国英特尔这样宣传自己的产品,联发科在大本营台湾,也采取了相同的方式。

       联发科从高功能芯片到通用芯片,拥有种类繁多的半导体器件产品。该公司从全世界网罗与各枚芯片兼容性好的液晶面板、摄像头传感器等智能手机部件,为芯片逐 一制作了叫作“参考设计”的推荐部件名单。该公司副总经理朱尚祖透露说:“40人的研究团队全面调查哪些部件适合我们的芯片。”

       小规模的设计工作室和致力于营销的智能手机厂商自己没有能力从全世界选择合适的部件。为此,联发科制作的参考设计就如同“菜谱的菜谱”,提供给了设计工作室和智能手机厂商。设计工作室之所以从选定芯片开始着手,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快速制作出设计图。

       朱副总经理说:“夏普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缺少面板销售渠道,不容易得到(参考设计)的采用。说实话,我们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活用夏普的产品”。

夏普危机的真相②: 中国企业猛追,“2017年问题”迫近

       以华侨众多而闻名的福建省厦门市郊外,液晶面板厂商——天马微电子集团的生产基地里,已经投产的工厂旁,一座新工厂正在加紧建设。在宽阔的空间里,多台吊 车一字儿排开,一栋中国特色的竹脚手架建筑也展露出了真容。这就是该公司为今后的飞跃准备的撒手锏——第6代低温多晶硅(LTPS)液晶面板工厂的建设现 场。

       LTPS与现在的主流、使用非晶硅制造的液晶面板相比,能够实现精细度更高的显示。图像的精美程度据称高于夏普曾经大力宣传的“IGZO”,得到了苹果iPhone等高价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采用。

       但这种面板存在制造难度大的难点,夏普、JDI、韩国LG显示器在成品率和分辨率等技术方面一直领先。单价贵但高精细的液晶面板对于日本企业,特别是夏普来说,要想在未来实现复兴,是个必须守住的阵地。

向厦门和武汉投资240亿元

       中国企业向这一领域发起了猛攻。其代表是天马微电子。总部设在“智能手机首都”深圳市、在深圳上市的该公司专业生产智能手机用等中小型液晶。2014年财 年(截至12月)的销售额约为93亿元。其中智能手机相关产品占约65%。天马在今后瞄准的目标,正是日本企业擅长的LTPS等高端产品。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的天马微电子集团的第5.5代LTPS液晶面板工厂(上)。在5.5代工厂相邻的土地上,使用更大的玻璃基板的第6代工厂正在建设(下)
       “单从LTPS来看,中国厂商的份额还只有6%左右,日韩,特别是日本厂商份额较高。但反过来说,这也可以当成是发展空间大”,天马微电子集团的董事会秘书刘长清展现出了自信。

       该公司2014年开始在厦门工厂量产5.5代LTPS液晶面板,似乎向小米等企业供应过。该公司的投资也非常果断。天马除在厦门实施增产投资外,现在还在湖北省武汉市建设第6代LTPS工厂。两座工厂的投资金额总计240亿元。大大超过了销售额。
 
       天马的高管说:“我们在全球智能手机厂商的前十名中,已经向9家公司供货。唯一没有供货的是那家冠以水果名字的公司,但随着厦门和武汉工厂投产,对方可能 会对我们产生兴趣。”据称,iPhone6的液晶面板被JDI、LG显示器和夏普三家企业分摊。也就是说,天马正打算冲破日韩壁垒。虽然有看法认为这只是 中国企业一贯的豪言壮语,但话未必能说得这么绝对。

       精通中国厂商动向的日本液晶面板技术人员说:“天马厦门生产线的成品率在这一年来的提高相当大。因为是新工厂,所以生产效率也比较高。质量也达到了与日本企业相同的水平,倘若价格还能比日本企业低,应该能大量挺进高端产品。”
 
产能4年增3倍

       有迹象进军LTPS等高精细面板不只是天马。从2015年到2017年,LTPS工厂将接二连三地在中国建成。

       比如说,中国的大型面板厂商——京东方科技集团(BOE)正在四川省成都市,斥资220亿元新建LTPS等工厂。中国的家电大亨TCL集团旗下的液晶面板厂商——华星光电正在湖北省武汉市建设工厂,到三期工程完成时,将投产以智能手机用为中心的中小型面板。

       德国证券的调查显示,世界的LTPS月产能(按面积计算)将从2013年第四季度的约54万m2,到2017年第四季度增至约170万m2。4年激增3倍 多。起到推动作用的正是中国企业。到2017年,按玻璃基板计算,面向高端的面板的供货量将超过每月20万枚,在高精细面板上拥有优势的夏普需要做好准 备。

       日本企业,尤其是夏普希望守住的城堡,之所以呈现出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土崩瓦解的态势,原因有两个。讽刺的是,其中之一是日本企业造成的。

       天马的母公司在2011年拥有NEC的子公司——NEC液晶技术(现在的NLT Technologie)的7成股份,之后,天马得到了该公司的技术协助。天马高管透露说:“提高LTPS的开发速度是合作的一个目的。”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政府打算把面板产业打造成基础产业。对于中国而言,提高制造业的先进程度已经成为一大课题。中国政府正在摸索摆脱建立在低工资背景下的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面板厂商等提供了资金支援。在明知“滥建工厂可能打破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各公司还竞相发起投资竞争,正是因为有政府做后盾。

       在高精细面板领域,因智能手机业务停滞不前而前景不容乐观的三星,也为重振旗鼓采取了措施:旗下的三星显示器已经开始对外销售之前为集团内部制造的“AMOLED”有机EL面板。

       开篇介绍的天马也在建设有机EL面板工厂。而且,夏普发展停滞的另一个原因——在液晶面板中嵌入触摸功能的In-cell技术,天马也已经开发完成,该公司将于2015年底,投放技术更先进的In-cell液晶面板。

       “今后,高精细面板的价格竞争无疑会越来越激烈。届时,不知道日本企业是不是还能生存下去。”熟悉中国面板情况的日本技术人员无奈地说道。

       液晶面板的竞争也是投资竞争。虽然拥有金融援助,也在开展结构改革,但现在的夏普缺乏像中国企业那样实施巨额投资的余力。据称到2年后,中国企业的工厂将 纷纷启动,在技术上也将与日本企业不相上下。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企业能否顺利解决“2017年问题”?在夏普发布的重组计划中,并没有拿出具体对策来。
 

夏普危机的真相③:世外桃源存在吗?没有胜算的单独路线

       设计工作室掌控世界智能手机市场、高精细液晶面板又有“2017年问题”——面对这两个现实问题,夏普能否成功完成重组?
 
       夏普分管液晶业务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要在车载领域努力。”美国调查公司IHS Technology表示,汽车配备的显示器的市场规模到2018年,预计将扩大到现在的2倍,即90亿美元。与智能手机相比,单位面积的单价高2倍以 上,价格也不容易骤跌。只要得到采用,就有望在这几年内稳定供货。在被竞争智能手机订单整得疲惫不堪的夏普看来,汽车业务就像是一座世外桃源。



       夏普在2014年发布了可以自由成型的液晶面板“FFD(自由形态显示器)”。夏普认为这种面板可以应用于汽车的速度表等,并开始营销,但在汽车企业中的评价并不理想。汽车企业的高管坦言:“在汽车领域,我们不想与外行公司合作。”

以“有机EL”为轴心进行重组

       在中期经营计划发布之前,外界经常提到的夏普的自救措施,就是液晶业务的分拆和重组。其中尤其受到关注的,是与JDI的业务合并,但在14日的记者发布会上,高桥社长明确表示:“完全没有在今后3年拆分显示器业务的打算”,表明将独立谋求生存。

       但JDI的最大股东、公私投资基金——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的高管说:“夏普与JOLED拥有相容性”。JOLED是索尼与松下的有机EL业务整合后,借助JDI的注资诞生的面板公司。

为什么是夏普与JOLED?

       与需要背照灯点亮画面的液晶面板不同,有机EL的特点是自发光。虽然采用在基板上涂布有机材料的结构,但适合作为基板的既不是液晶面板现在主流的非晶硅,也不是高精细的LTPS,而是夏普的氧化物半导体IGZO。

       分拆液晶业务与JOLED整合,接受外部注资并稳步开拓车载用途的方案,将会成为重组为数不多的选择。

       但问题在于时间。围绕JOLED的诞生,索尼与松下持续进行业务合并谈判,但因为在如何磨合技术上谈不拢,谈判曾一度回到白纸状态。在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的 协调下,才终于达成了协议。在此期间,韩国企业趁机推动有机EL面板的量产,JOLED如今只能在后面追赶。

       即使夏普的目标是通过重组实现再生,“被动重组”也不会有未来。在液晶面板“2017年问题”的逼迫下,未来更是黯淡。至少可以说,在找不到明确再生方案 的情况下,“3年不拆分”的方针未免太过悠哉。(记者:上海支局 小平和良,饭山辰之介,齐藤美保,《日经商务周刊》) ■
 
 
2.中国厂商LTPS开发品的分辨率直追日本;
 
笔者此次要介绍的是显示器领域日本比较领先的移动用途中小型面板方面,在2015年的SID(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展会上都有哪些引人注目的内容。

展示LTPS技术实力的日本显示器

       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利用比较大的空间重点展示了低温多晶硅(LTPS)的技术实力。该公司在研讨会上表现积极,有5篇口头发表论文(论文序号为 5.1、41.1、43.2、53.1、63.2)和1篇海报发表论文(论文序号为P.108)。率先进行量产的WQHD(2560×1440像素)产品 的完成度非常高,从中可以感受到该公司全力致力于高精细化的热情。

JDI的展区 (点击放大)

JDI的526ppi LTPS面板
5.2英寸的WQHD量产品。除此之外还在量产5.4英寸的产品,预定扩充WQHD产品的产品线,最大尺寸到5.7英寸。 (点击放大)

包括背照灯在内厚度仅1mm的超薄LTPS面板模块
5英寸的全高清量产品。 (点击放大)

403ppi和806ppi的显示效果对比
在开发人员见面会上实施的演示(论文序号为5.1)。利用3.6英寸的WQHD面板展示了403ppi与806ppi的区别。虽然有老花眼的人不容易看出来,但年轻人能清楚看出区别来。 (点击放大)

5.2英寸全高清有机EL面板
通过白色有机EL+彩色滤光片的方式实现了逼真的清晰度,但对比度和色彩表现范围不如预期高,稍显遗憾。 (点击放大)

展位面积很大的夏普


       最近业绩恶化等负面报道较多的夏普在本届SID上搭建了比较大的展台,进行了大规模展示。虽然该公司展示了用于高端笔记本电脑的4K面板和车载面板等,但 遗憾的是基本没有能令人耳目一新的技术。以往必定会展示夏普的独有技术,而此次连IGZO的新产品都没有展示,着实令人遗憾。

夏普的展区 (点击放大)

夏普演示面向车载用途开发的面板
虽然设计方面感觉不错,但与其他公司的面板相比看不出来有什么技术优势。 (点击放大)

夏普的圆型面板和带圆角的面板的展示 (点击放大)
       也许是受Apple Watch的影响,如上图所示,此次很多厂商都展示了圆型面板。不过,据笔者以前的同事、现在的苹果产品开发人员透露,采用塑料基板、轻而薄、结实且带圆 角的显示屏设计比较有价值,只是单纯带圆角的设计基本没有意义。玻璃基板液晶显示屏追求圆角时必须明确最终产品的性能参数才行。
 

LG在移动产品用柔性有机EL领域也彰显其存在感


       LG显示器展示了多款塑料基板的有机EL显示器。面向汽车驾驶舱设计的12.3英寸面板配合仪表板的设计自然弯曲,视认性出色。这类用途作为有机EL今后的新应用领域备受期待。

       除此之外,LG显示器还展示了5.5英寸的全高清面板、与三星电子的“Galaxy S6 edge”一样边缘部为曲面的6英寸高清面板、设想用于折叠式个人电脑和平板终端的18英寸以及1.3英寸圆形手表用塑料有机EL面板。估计该公司今后仍 会继续将柔性作为有机EL的一大特点推进产品开发。

       LG显示器采用了名为“AIT”的In-cell触摸方式。这种方式与日本显示器的“Pixel Eyes”相比构造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在中国,日本显示器的Pixel Eyes方式被称为“混合In-cell型”,LG显示器的AIT方式被称为“真正In-cell型”。真正In-cell型构造简单,也有利于实现窄边 框化和低成本化,因此,预计今后真正In-cell型将成为主流。

LG显示器的汽车仪表板用塑料有机EL
画面尺寸为12.4英寸,像素为1920×720。配合仪表板的设计,采用自然向内侧弯曲的设计。而且对比度非常高,驾驶时的视认性应该非常出色。 (点击放大)

LG显示器的In-cell触摸方式
与日本显示器的Pixel Eyes相比,构造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 (点击放大)

800ppi以上的LTPS试制面板纷纷亮相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厂商纷纷展示了用于智能手机的4K超高精细LTPS面板试制品。友达光电(AUO)展示了6英寸4K面板(737ppi),天马微电子和 NLT Technologie展示了5.2英寸的4K面板(847ppi),京东方展示了4.7英寸的4K面板(941ppi)。日本显示器在开发人员见面会上 演示的3.6英寸WQHD面板的分辨率为806ppi,天马和京东方的开发品均超过了日本显示器。

       笔者认为,光是数字上的高精细化竞争没有太大意义。不过,单是中国大陆能够制造出分辨率如此高的超高精细LTPS面板这件事,就应该引起日本厂商的重视。

友达光电开发的6英寸4K面板
分辨率(精细度)为737ppi。实现了仅1mm的超窄边框。 (点击放大)

天马和NLT开发的847ppi超高精细LTPS面板
5.2英寸的4K面板,分辨率(精细度)为847ppi。虽然不能识别单个像素,但在显示上看不出什么太大问题。 (点击放大)

京东方开发的941ppi超高精细LTPS面板
4.7英寸的4K面板,精细度为941ppi。号称对比度为1500:1,不过从展示品看不出来有这么高。 (点击放大)

ORTUS开发出能在-30℃下显示视频的新液晶面板

       日本老牌液晶面板厂商ORTUS TECHNOLOGY展示了能在-30℃显示视频的新型液晶面板。该公司未公布技术详情,不过,像这样踏踏实实反复实施改良正是日本厂商的优势。低调展示的优秀技术令人钦佩。

ORTUS TECHNOLOGY的展示
以反射型液晶面板为中心,瞄准了比较小众的工业用途。 (点击放大)
       除了上面介绍的内容以外,下面通过照片来看一下本届SID展会上其他一些受到关注的显示器。(特约撰稿人:松枝洋二郎,NLT Technologie)

友达光电的0.45mm厚的In-cell型有机EL触摸面板模块
5.5英寸的全高清面板。在封装玻璃上形成了Rx电极,包括偏光板在内厚度只有0.45mm。 (点击放大)

友达光电的圆形塑料有机EL模块的构造
利用基板可以弯曲的特点,实现了简洁的设计。 (点击放大)

友达光电的圆形塑料有机EL模块
1.3英寸,分辨率(精细度)为257ppi。显示屏完美嵌入表框。 (点击放大)

京东方的13.3英寸WQHD有机EL面板
利用氧化物TFT驱动。 (点击放大)

华星光电的31英寸全高清有机EL面板
利用IGZO TFT驱动,有机EL的元件构造为底部发光型。 (点击放大)
 
技术在线
 
 
3.台液晶面板零关税时代已不远;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正式签订,双方超过九成产品将进入零关税时代。作为中国从韩国进口的最大金额的商品之一,液晶面板的零关税将按照“8+2”策略来循序推进,即中韩FTA生效后将有8年的缓冲期,直至第9年关税降为2.5%,第10年才降为零关税。

由 于我国面板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关税对面板厂商来说一直很敏感,行业内呼吁提高关税至8%~10%的声音不时传来。中韩自贸协定签署之后,市场竞争格局将 会发生哪些微妙变化?近日,带着这些疑问,《中国电子报》记者独家采访了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梁新清。

记者:您怎么看中韩自贸协定的“8+2”策略?

梁 新清:中韩自贸协定采取“8+2”策略,在时间安排上兼顾了中韩两国的实际情况。既考虑了韩国面板厂与中国企业之间的合作,显示出中国愿意对韩国进行更大 程度的开放;同时,也考虑了中国面板产业的实际情况,即中国企业进入液晶面板行业比较晚,在核心技术、产业链布局、生产经验、产业规模等方面与韩国企业相 比还有差距,因此国家应该给面板行业多一点时间,让我国面板厂商能够追赶韩企的脚步。在这期间略微进行关税保护或者出台一些有利于国内面板行业发展的政 策,我认为是符合国内现状的。我觉得再经过8年,国内面板企业应该能大大缩短与韩国企业的差距,具备一定的全球竞争力。

记者:对于我国的液晶面板行业,国家近些年一直在扶持。前些年关税从3%升高到现在5%,这两年有面板企业要求把面板进口的关税再提高到8%~10%,您怎么看?

梁 新清:我觉得必要的关税保护是很有必要的。政府每年对于面板行业有很多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希望国内厂商能在研发方面加快提升。我国面板行业现在还处于发展 初期。韩国企业比中国提前10年左右,是随着TFT液晶面板的逐渐成熟而发展起来的,是从3代线、4.5代线、5代线、6代线这样一步一步发展的,经历了 很长时间的技术积淀;而中国面板企业则是在CRT被液晶取代过程中,非常被动地切入到液晶面板产业中来,一下子就建5代线。华星光电、中电熊猫等开始时不 是做6代线就是做8代线,跳过了前面的低世代线。由低世代线到高世代线,这是一个产业渐进的过程,但国内面板企业没有经历过从初期研发到产业成熟的技术积 淀,这是我们的差距。所以我们不仅要把新建的高世代线稳定下来做好,还要把以前落下的课给补上,包括有经验的工程师队伍的建设,还有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因此,面板企业提高关税的要求也是有原因的。

不过,中国毕竟是WTO组织的成员,对于关税有一定约束,据说5%是极限,所以,想说服其他成员国同意有很大难度。因此,尽管我国面板企业希望在发展初期得到政府更大程度的保护,但是也要遵从一定的国际规范。从未来来看,零关税将是大势所趋。

记者:有观点认为,韩国三星、LG在国内已经建了2条8.5代线,并且有扩产打算,所以中国大陆的面板需求可以直接由它们建在苏州和广州的面板厂来供应,所以就不存在关税问题,您怎么看?

梁 新清:三星、LG的这个布局更大的意义在于贴近中国市场。关税是对向中国大陆内销的产品才有,所以三星、LG在中国大陆建厂能够满足中国内销部分,抵掉现 在进口面板关税;另外,在中国有了工厂之后能够对中国市场的跟踪和服务更加紧密,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三星/LG在中国大陆设厂,并把规模做到一定程度是有必要的。

记者:中韩自贸协定签订后,中国台湾方面反应非常大,担心台湾的友达、群创等面板企业受到冲击。您认为这个协定会对友达、群创等台厂有什么影响?

梁 新清:我倒觉得这个协定签署后,对于台湾面板企业群创、友达等的影响不会很大,至少目前几年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有一个8年的过渡期,在这期间台湾企业应 该能争取做一些调整,比如《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的谈判正在加速。 我认为,在我国台湾的面板进入大陆的政策方面,ECFA会比中韩自贸协定更加宽松一些,这样才符合中国大陆对台的政策。

记者: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白为民去年赴台采购面板时,曾预计我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零关税会比韩国早些实现,您认为会何时实现?

梁 新清:我同意白会长的观点。中韩自贸协议的签订,对于台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触动,会促进台湾方面思考与大陆的贸易关系。虽然会有一些磕磕绊绊,但是台湾面 板零关税的脚步应该也会很快到来。至于台湾与大陆之间的零关税具体什么时候能实现,得看台湾方面主动不主动。如果台湾加快ECFA谈判进程,零关税将会更 快实现。虽然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曾引起台湾岛内很大风波,导致ECFA在加工贸易方面的推进有点滞后,但我觉得台湾方面应该把握这个机会抓紧去谈。

记者:中国大陆每年要从台湾地区采购大量面板,大陆的面板供应缺口主要在哪里?

梁新清:中国大陆投产的大约有5条8代线,京东方2条,华星的2条线,中电熊猫1条线。这几条线投产后将有约2000万平方米的玻璃基板,但中国大陆的实际需求量达到四五千万平方米。这个缺口还是需要需要通过对外采购来填补。

中国彩电行业有很大一部分是做代工,去年一年彩电加工量达到1.3亿台左右,也就是说除了卖掉4000多万台,还有7000多万台要出口,中国彩电企业通过代工,购买面板加工成整机的需求量太大,所以每年需要采购大量面板是很正常的。

记者: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平板电视面板自给率要达到80%。目前我国大陆面板自给率为多少?您觉得何时能达到80%?

梁 新清:2014年我国面板自给率超过40%,上升速度很快。从面积上算,预计2016年~2017年就能达到80%的自给率。中国大陆目前所有产线全部量 产的话,2017年或2018年之后可能会超过韩国成为全球最大面板生产基地。我觉得面板达到80%的自给率后,就没必要再继续提升了。因为中国大陆面板 企业生产的面板不可能都供给国内彩电企业,这对于全球化的市场是不现实的,所以需要赴台大批采购面板。其实我们不应该只看每年从海外进口多少面板,也要看 每年从国内卖出去多少台电视,看这个总的贸易逆差每年在减少多少。而且未来我们更需要提升面板企业在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光靠规模是不够的。

记者:您觉得台湾面板厂目前有无可能在大陆建8.5代线?

梁 新清:我觉得有可能。台湾政策方面对于台厂在大陆投资设厂的限制正在放宽,我预计台湾企业在中国大陆面板产线的投资很快会增长起来。友达原来想在中国大陆 建8.5代线,后来改为6代线。富士康一直想在中国大陆建设面板生产线,曾想在成都建6代线、想在重庆、河南建8代线,最近确定是在河南郑州建6代线。中 华映管已经确定要在福建莆田投资100多亿元建6代线。最近,台湾材料厂商奇美在昆山设立的工厂基本实现直投,另外友达在昆山的新产线有可能也是实现了直 投。

但是,我建议台湾面板企业不应该把注意力都放在6代线上,因为从行业来看,6代线做小尺寸面板的切割效率比较高,竞争力比较强,做大尺寸则有点小。中国电子报
 
 
4.偏光片厂 Q2营运不如预期;
 
偏光片厂遇乱流,第2季营运表现不如预期。明基材(8215)公布5月营收12.5亿元,月增0.3%;力特(3051)5月营收2.16亿元、月减 26.28%,衰退幅度最大,奇美材(4960)5月营收约10.76亿元,相比前一个月衰退6.52%。由于IT产品需求差,而且偏光片价格持续滑 落,6月营收表现平平,本季营收预估将会出现个位数的衰退幅度。

偏光片厂4月、5月营收表现不如预期,在需求走弱、价格持续滑落双重因素 冲击之下,第2季营收和获利可能将双双创下近几季来低点。明基材5月营收12.5亿元,月增0.3%,预期6月表现平平。市场推估,明基材本季营收将有大 约个位数的衰退幅度。虽然受惠于日圆贬值,带动材料成本下滑,但是季末日圆在低档整理,而且价格滑落,也造成毛利率压力。

奇美材5月营收 约10.76亿元,相比前一个月衰退6.52%,6月出货还将小幅下滑。市场预期,奇美材第2季营收相比第1季衰退5%~10%,第3季展望保守奇美材表 示,今年IT产品需求疲弱,主力产品监视器用偏光片订单也直直落,由于监视器偏光片相比电视产品多了一片补偿膜,因此监视器出货减少一定程度影响了营收表 现。至于电视及中小尺寸等产品,也因为客户认证问题,出货出现落差,未能填补上监视器出货衰退的差额。此外,韩系偏光片厂杀价抢市占,造成上半年偏光片跌 价超乎预期,让上半年营收、毛利率都有压力。

力特5月营收2.16亿元、月减26.28%,衰退幅度最大,外传是因为偏光片边缘翘曲,所以遭到大陆面板客户退货。受到客户退货影响,力特5月营收滑落,6月出货平平,第2季营收相比首季将有两位数的衰退幅度。工商时报
 
 
5.传彩晶拉高On cell触控面板出货比例;
 
彩晶昨日举行股东会,董事长焦佑麒指出,去年因为产业竞争超额供给扩大,导致面板售价下跌,去年营收相比前一年衰退25%,业外方面又受到胜华重整提列呆 帐准备和资产减损,造成获利下滑。今年将重点放在营运面的提升,强化产品组合,增加智能型手机面板投片,并且整合上下游供应链,提供整合性产品。原和鑫的 5.3代触控面板生产线,持续开发OGS、On Cell触控面板,搭配南京的LCM模块和触控模块生产线,希望达到一条龙的生产效益。



       去年起手机面板价格崩跌,造成获利衰退。彩晶对于下半年展望保守,并且表示,产业掀起LTPS扩产潮,高阶手机面板竞争激烈,公司锁定在中低阶面板市场, 希望透过降低成本,提供On Cell整合性面板提升获利能力。今年上半年On cell产品出货占比不到10%,下半年目标拉升到20%~30%。

       对于下半年手机面板市况,彩晶看法保守以对。彩晶产品开发暨制造中心副总简廷宪表示,第2季是谷底,第3季复甦的力道也不强,特别是价格仍然是缓跌走势, 因此公司保守以对。大陆近年来扩产速度很快,已建厂或是建厂中的6代LTPS生产线有多达12座,造成高阶的LTPS面板和AMOLED面板价格直直落。 彩晶的5.3代线已经有10年,已经大致折旧完毕,相比LTPS制程多达9到光罩,非精硅面板光罩数仅5~6道,生产成本有相当竞争力,因此锁定在中低阶 手机面板市场,希望避开高阶LTPS激烈竞争。

       简廷宪表示,今年将砸25亿元投资高精细面板生产设备,并且透过去瓶颈以及设备提升扩大产能,下半年5.3代线的产能将从11万片增加到13万片。至于产 品策略方面,希望逐步提高On cell整合性触控面板出货比重,由目前的10%拉升到20%~30%。                    
 
 
6.液晶面板新回收技术年产值可创4亿记录
 
“液晶”成为了技术前沿的标志,回收再利用价值相当高,然而现在的回收技术还不是太成熟,回收率并不高,因此人们希望寻找到更好的回收技术,保护环境的同 时提高废品利用率。据报道称一种新型的废液晶面板回收技术被开发出来,每年溢金达新台币4亿元,可让废弃资源物再生价值创新高。
行政院环境保护署说明,台湾是液晶面板的生产大国,平均每年产出废液晶面板约5900公吨,包括制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及民众使用后废弃的液晶显示产品,如:电视机、笔记型电脑、电脑萤幕等,这些废液晶显示产品具极高再利用价值。
环保署补充,上述物品若没妥善回收处理,除造成资源浪费外,也会有大量的垃圾问题。“只要经适当回收处理并透过再利用技术,约可回收5900公斤废液晶、590公斤铟锡氧化物及5015公吨的废玻璃,相当于4亿多元的原料产值。”
环 保署从民国102至今年,委托研究开发更具环境友善度的废液晶面板处理方式,采用工研院开发的连续式液晶萃取系统,可完全分离废液晶面板的废液晶与废玻璃 基板,“经比较后发现,以回收后的液晶制成新的液晶显示器,其显示性能如解析度、画质及亮点等,可媲美一般市售用新料制成的产品。”
此外,环保署搜集国外资料发现,日本、欧洲及中国大陆着眼的再利用标的,是将废液晶面板制砖或将铟锡氧化物回收提炼为主。液晶再利用部分,碍于技术层级较高,世界各国均尚无再利用实绩,“台湾这次实物测试已获良好成果,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环保署提醒,废液晶显示器回收及再利用价值相当高,为避免不当及非法拆解、堆置,造成人体或环境危害。民众家中若有汰旧废液晶显示产品,可透过清洁队、量贩店、电器行等回收点及合格回收、处理业者进行回收。中华液晶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