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ding properties  

台灣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昨日舉辦先進半導體封裝論壇,由於晶片製程微縮到22及14奈米以下,晶片尺寸更薄更小,目前普遍採用的覆晶封裝已經無法有效發揮晶片效能,因此,英特爾在論壇中說明全新的熱壓接合封裝(Thermo-Compression-Bonding,TCB)技術,採用先進太平洋(ASM Pacific,ASMP)的設備並已開始導入量產。英特爾ATDD部門晶片黏著工程經理(Chip Attach Area Engineering Manager)Ami Eitan指出,覆晶打線封裝在1980~1990年代後開始進入市場,如今已大量應用在處理器及手機晶片上,但2010年後TCB新封裝技術開始獲得重視。Ami Eitan指出,由於行動裝置輕薄短小趨勢,晶片尺寸要求更薄更小,搭載IC基板也需要愈做愈薄,所以當晶片製程進入22及14奈米之後,TCB封裝解決了覆晶封裝無法愈做愈薄的難題,理所當然會成為未來主流。對英特爾來說,TCB封裝已經在2014年成為可大量生產的晶片黏著封裝技術。英特爾TCB封裝採用了ASMP的封裝打線設備,所以在論壇中,ASMP也說明了TCB封裝設備的特性。ASMP產品開發總經理劉少榮表示,TCB封裝開始進入量產階段,在晶片置位精準(Placement accuracy)及晶片對位(die alignment)等關鍵技術上都已有不錯的表現,隨著晶片製程不斷微縮,以及電路及凸塊間的細間距發展趨勢下,TCB是唯一獲得認證完成並開始量產的新封裝製程,很有機會成為接替覆晶封裝成為未來主流。劉少榮也指出,TCB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生產速度仍不夠快,ASMP因此持續改善封裝設備,以符合客戶的需求,不僅在封裝製程進行時的升溫及降溫動作中,可以不影響晶片效能,未來也可以改善生產速度,讓TCB的量產達到接近覆晶封裝的生產速度,屆時TCB就會在封裝市場扮演重要關鍵角色。雖然目前只有英特爾將TCB封裝技術導入處理器或網通晶片量產,但在場設備業者及封測業者則表示,TCB封裝雖然無法完全取代覆晶封裝,但未來智慧穿戴裝置市場爆發性成長後,TCB封裝技術可望開始大量應用在處理器或微控制器的封裝中。而正因為英特爾已開始量產TCB技術,包括日 ​​月光、矽品、艾克爾(Amkor)等封測大廠也已開始著手進行TCB研發及產能建置,未來3~5年內就可進入全面量產階段。

來源:工商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