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太陽能廠在經過此波景氣急凍,價格重挫下,太陽能廠未來將走向大規模產業發展,明年開始各廠的產能不會再講「MW」,將是以「GW」為單位起跳。

太陽能各廠去年營運交出亮眼成績單,看好市場需求,也積極投入擴產,不料受到補貼政策未明、需求低迷影響,下游出現大量庫存,產業景氣急轉直下,報價也難逃拖累,至今仍持續重挫,而太陽能電池廠為避免「賣越多賠越多」的狀況,也紛紛調降價動率,營收表現更是一片慘綠。

同時,太陽能電池廠也紛紛喊話,希望享有較高毛利率的上游廠能夠降價共體時艱,包括矽晶圓、多晶矽價格也出現鬆動。

在價格部分,太陽能供應鏈若可達到合理的毛利率,包括多晶矽為30-35%、矽晶圓12-18%、電池則為8-12%,則太陽能發電將可達到市電同價(Grid Parity),屆時不用政府的補助,也可提高安裝率。

不過,目前多晶矽毛利率仍高達6成,主要是因為市場還處於寡占狀況,預計多晶矽若能降至40美元以下,將使市電同價更快來臨。

在經過這次價格下殺的激戰後,口袋較深、成本較低的太陽能業者更能突顯其市場優勢,預計未來將是大公司對大公司的市場為主,規模化是一個趨勢,小公司較不具競爭力恐被淘汰。

 

豬社長評論:

為什麼矽晶圓會自動降價,因為CIGS不需要用到大量的矽,在騙3歲小朋友看不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