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台灣也跟著喊物聯網(IoT)商機,在這個趨勢中,台灣應該注意到,台灣過去的製造優勢,可能被大陸漸漸取代。在物聯網時代,重視的是連接的周邊、智慧產品,不再只是會做硬體就好,還要能夠連接網路的應用,台灣的優勢如果只是停留在製造,恐怕必須尋求轉型升級。

在IoT時代,台灣業者或許還沒發現,很多商品是「少量、多樣」的生產方式,業者還在摸索商機,可能一次只做一百個或一千個,但台灣是大量生產的模式,將忽略很多小業者的需求。我看到聯發科注意到這種趨勢,積極開發大陸市場,但大陸本地的展訊也來勢洶洶,在中國中低階市場的競爭很值得注意。

最近我也注意到,過去「台灣製造」,現在漸漸變成「深圳製造」。台灣以製造為主,即使看到物聯網,卻不表示抓到商機。台灣以前做B2B生意為主,照顧好惠普、蘋果等大客戶就好,但現在矽谷業者可能一次只要幾百、幾千個產品而已。這種生產模式奠基於他們的發展方向,今年可能只做幾百個,但找對方向,明年起可能就是幾萬、幾十萬的作,台商如果不在一開始的少量製造時期就與客戶接觸,客戶憑什麼要把後續的訂單給台商?

最近台灣常提到紅色供應鏈,我所聽到的新創事業,也多半提「深圳製造」而非「台灣製造」、「MIT」。台灣的製造業必須要花點時間轉型了,要更彈性、更能發展小規模市場。創新工場最近在美國投資了30個企業,其中七、八家需要硬體搭配,這些創業者都跑去深圳找廠商配合,因為深圳製造非常厲害。他們過去可能是做山寨手機起家,但也因此建立了很好的生產鏈,現在以成本和技術,回過頭來爭取原本是台灣業者的訂單了。

最近我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聊天,他也注意到新創中小公司的這種商機,富士康已經挪出資源,願意為大陸創業者生產小量的產品,這是一個很前瞻的思維,如何把「小而棒」的業者抓住?過去做B2B的供應商如何轉型,台灣製造業應思考自己結構的轉型。

Source: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cho San 的頭像
    Shacho San

    真乄科技業的頂尖投資團隊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