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蔣爸」且兩度退休的台積電(2330)董事長顧問蔣尚義昨獲選為新任工研院院士,蔣尚義昨透露,過去每年回台4次、每次2周,但今年上半年有一半時間在台灣,主要是董事長張忠謀「交代一些特別的事給我」,他強調,台積電下一個目標就是要把7奈米做到全世界最領先。


外界關心台積電在7奈米製程能否領先英特爾,蔣尚義期望能夠領先,但他也說「不好講,就像趕路一樣你在跑,別人也在跑。」而半導體業者朝向18吋晶圓的發展,他認為這就像是大吃小的策略,算不是很正派的做法。
面對摩爾定律的困境上,蔣尚義說,摩爾定律在2020年後會出現瓶頸,也就是到3奈米製程時,在技術上會較難突破,但台積電也不擔心競爭者會追上來,因為台積電早已準備好技術和產能,等競爭者追上來時,台積電會比對方更具有成本上的優勢,到時就是拼價格,看誰的毛利高。

摩爾定律瓶頸3奈米

也由於摩爾定律發展未來可能停滯,給了競爭者趕上來的機會,蔣尚義認為中國1年半導體的進口超過2000億美元(約6.2兆元台幣),由於本身市場太大,他們有要做起來的壓力,加上中國很積極要自己發展中央處理器,同時他們官員對於半導體產業也都蠻了解的,因此這次有可能做得起來。
所謂摩爾定律(Moore’s Law),是英特爾創辦人高登摩爾(Gordon Moore)在1965年發表文章,指IC上電晶體的數目每12個月會增加1倍,而成本不變,在1975年他修正為24個月,近30年來半導體發展都是依循此一軌跡。

物聯網技術層次不高

蔣尚義轉述說同事台積電副總左大川曾經告訴他,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的太陽能電池產業,只有中國是不賠錢的,顯見中國市場夠大,可以整合系統設計和自訂標準等具有優勢。

面對物聯網的興起,蔣尚義則認為半導體的前景不一定要全看物聯網,主要是因物聯網產品主要還是集中在民生產品,所需要的技術層次不需太高,半導體都要有主要產品當驅動,之前是電腦、2010年以後變智慧型手機,但接下來的物聯網技術,不像電腦和智慧型手機,因此不能只靠物聯網,反而像中央處理器產品,將應用在雲端、資料中心及汽車等領域,由於中央處理器需速度快,產品有價格支撐容易賣,是會起飛及可以生存的產品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