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固態硬盤似乎已經成為了計算機的標配。而隨著SSD的普及,人們對於速度和容量的渴求也在迅速膨脹。為了能夠在單顆閃存芯片上塞下更大的存儲空間,製造商們正在想著3D NAND技術前進。與傳統的平面式(2D)設計相比,垂直(3D)堆疊能夠帶來更顯著的容量提升。但是最近,一家名為Stifel的市場研究公司卻發現:為了實現這一點,製造商們正在砸下大筆投資,而這種成本壓力卻無法在多年的生產和銷售後減退多少。
影響利潤的一個主要原因是,3D NAND芯片的生產,比以往要復雜得多。上一代(2D)閃存芯片的生產,僅需搭建3到4組澱積層;而新一代(3D)芯片,卻需要做到120到144層。
在處理一個已經相當複雜的過程時,步驟越多,出錯的概率就越高。簡而言之,並不是每片晶圓都一定能生產出最終可用的芯片,而製造商的成本與損失亦非常難以預料。
三星、英特爾、以及東芝等公司已經紛紛宣布加大對新基礎設施的投入,而根據Stifel的研究,大品牌早已計劃為3D NAND芯片的生產付出180億美元(絕對屬於大手筆)。
最終,即使到了2018年,3D NAND芯片的供應或仍受限,而且成本也會居高不下。總而言之,3D NAND雖然看起來很美好,但不會立即為我們帶來大量而又廉價的相關產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