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產業與政策向來息息相關,太陽能也不例外。除政策改變市場需求、進而影響產業外,跨國事業與貿易壁壘也會使供應鏈波動。從各國政策到國際互動,可看出太陽能產業未來的趨勢:業者將加速國際化,既有市場需求將走向分散式系統,新市場將崛起。

產業與政策息息相關,執政的方向往往影響了產業的趨勢。(照片來源:DonkeyHotey via Flickr

 

政策與產業

躉購(feed-in tariff, FiT)、補貼等財政利多能鼓勵市場需求與業者投入,反之亦然。以德國為例,自2004年提出高額FiT後安裝量逐年上昇,但近年大幅刪減,加上國家財政問題,安裝量也跟著減少,以2012、2013兩年的消長最明顯。義大利、日本等國也有類似的現象。因此,當政策發生變化,便能看出市場消長的趨勢。

德國2010~2013年的安裝量與FiT價格走勢。資料來源:Federal Ministry for Economic Affairs and Energy(註:平均FiT為當年各級FiT之平均值)

除了財務政策外,國家的能源發展政策,與融資、工廠設立、商業補助等相關的產業措施,也會大幅改變產業生態。

優惠與發展——FiT、補貼

透過政策來吸引投資、增加裝機,是發展能源產業最具體的方式。為對抗氣候變遷,許多國家致力於提高再生能源比例,兼以鼓勵新產業的發展。以中國為例,政府計畫到2020年前安裝100GW太陽能系統,有效帶動太陽能業者大幅提高產能,並推高市場需求。日本經歷福島核災後,於2012年七月祭出「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案」,規定日本電力公司須依照FiT架構來收購所有再生能源電力,引發太陽能裝機熱潮,使該國成為亞洲地區首屈一指的穩定市場。

相關報導:

 

FiT政策

FiT是提高安裝量極有效的政策利多,往往也能反映市場變化的趨勢。近年多國不斷調降FiT,以下列舉部分變動狀況:

 國家  變化幅度 說明
 台灣  -12.5%  1kW以上、10kW以下之屋頂型電站
 日本  -10%  10kW以上之商用系統
 德國  -3.5%  50kW以下之系統
 奧地利  -8%  200kW以上之系統
 澳洲  (-100%)  研擬取消補貼
 瑞士  -23%  30kW以下之系統
 英國  -3.5%  10kW~50kW之系統
 希臘  -30%  屋頂系統

各國刪減FiT的原因不一,但多與供需趨於穩定、國家財政規劃以及電網負荷力有關。目前,主要市場除中國仍積極投入資金外,多數國家的FiT漸減,新興市場則開始提出財政利多,可看出新興市場將成為太陽能業者的目標。

相關報導:

 

補貼的困境

在日本,以九州電力株式會社為首的幾家大型電力公司於九月宣布暫停接受太陽能電站併網,原因在於,補貼所帶來的大量裝機可能會造成以下問題:(1) 安裝量高於現有電網吸收能力;(2) 同時併入過量再生能源,帶來電網崩潰風險;(3) 併網之後即需付出補貼,但國家財政壓力沉重。此外,日本產經省亦發現部分廠商有先申請、後動工,藉此取得更高利潤的現象,因此修正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案,希望改善這股太陽能歪風。

日本電力公司暫停併網的聲明,暴露了大量大型電站的問題。(照片來源:minoru karamatsu via Flickr

日本的併網問題顯示大型電站的極限,說明FiT不是萬能;中國則告訴世人:只有FiT還不夠。今年,中國國家能源局計畫安裝8GW分散式太陽能,但前八個月的安裝量僅有1GW。能源局調查後發現,分散式光伏雖補貼優惠,但由於商業模式不明、不易融資,且屋頂資源取得困難,使安裝進度大幅落後。為此,能源局於九月提出修改辦法,希望能急起直追。

同時,德國今年曾創下全境再生能源發電量佔總發電量74%的紀錄,但這些綠電並未完整儲存或傳輸使用,進一步引發對儲能系統與智慧電網的需求。財政優惠雖能有效鼓舞太陽能產業,但只靠撒錢還不夠,上從國家財政、下到家用儲能,太陽能等再生能源需要更完整的配套措施。

相關報導:

 

貿易戰爭

中國與美國的貿易戰是今年太陽能產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照片來源: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除了國內政策之外,國際貿易也會對產業帶來變化。今年最重大的國際貿易事件為美國對中國再度提出「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爭端,美國商務部於終判宣布對台廠課以11.45~27.55%的反傾銷稅,中國廠商的雙反合併稅率則超過75%。此番雙反對三個國家分別造成的影響是:

  • 美國:失去價格較便宜的中國產品,模組價格可能會上升,並影響使用者裝機意願。
  • 中國:改變發展策略。一方面透過併購、海外設廠等方式由第三地工廠生產模組售給美國,另一方面配合中國國家政策發展國內市場,同時可能放棄向台灣廠商大量取貨。
  • 台灣:未來可能會因為稅率而失去大筆中國訂單,需重新安排電池與模組的各國產線,並開發新的市場。

課徵高額懲罰稅對供應鏈和市場影響深遠。以台灣為例,台灣電池廠原先以中國為主要出海口,在7月26日雙反初判宣布後,因稅率高達27.59~44.18%,使電池價格暴跌且許多廠商嚴重虧損。其後雖稅率調降,但台廠的最佳發展策略已因此改變,供應鏈將會發生變動。

台灣多晶矽電池的價格在七月26日反傾銷宣判後暴跌。資料來源:EnergyTrend 研究。

除了美國之外,今年還有更多國家提出貿易制裁。這些制裁不見得會大幅改變市場需求,但必會改變供應端的策略。

 發起者  對象  說明
 美國  中國、台灣  請見EnergyTrend追蹤報導。
 歐盟  中國  違反2013年的限價限量協議
 台灣、南韓、馬來西亞  協助中國規避限價限量(相關報導
 澳洲  中國  控告中國傾銷(相關報導
 印度  美國、中國、台灣、馬來西亞  控訴傾銷,但為配合新任總理Modi之發展方針,決議不對中國、台灣課徵反傾銷稅。(相關報導
 加拿大  中國  控訴傾銷與補貼,進行調查中,將於明年一月宣布是否成案。(相關報導
 中國  美國、韓國  對多晶矽提出雙反並決定課稅。但被視為是反制美國雙反的手段。(相關報導

相關報導:

 

未來趨勢,市場有別

在歐美、日本等領導市場內,太陽能等綠能產業的供需在政策支援下逐漸穩定。隨著接受度提高,加上財政與電網方面的限制,搭配監控、儲能等設備的分散式太陽能將成為主流,大型電站裝機潮將退燒。

而基於國際間的貿易紛爭,以及東南亞、南美洲、中東與非洲等地對新能源的需求崛起,業者也將改變產業佈局以及市場規劃,拓展新興市場將成為明年的重頭戲。

相關報導:

在未來,不同的市場將會有不同的需求,業者需視市場的差別來發展不同的策略。(照片來源:Tim Fuller via Flickr

回顧系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