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冒著聽起來有些小家子氣的風險,我還是得坦承,雖然關於物聯網(IoT)肯定還是有一些正面的題材可談,我個人還是忍不住抱持懷疑態度,對這整個概念感覺意興闌珊。除了數字規模龐大的預測(如Cisco預測2020年全球將有500億物聯網裝置)可能吸引人們支持物聯網,我還沒看到一個可能吸引普通消費者投入物聯網浪潮的可靠應用情境。
老實說,物聯網一直讓我聯想到我家的各種電子裝置會彼此交談,在不需要我插手的情況下自己做事,甚至會在背後向陌生人(如廣告商、服務供應商或者是其他的機器)談論我的習慣──無論好壞;這實在讓人不舒服,一點也不。

而我想你可能也看到不久前的一則報導,指出智慧LED燈泡洩漏了Wi-Fi密碼;這跟科幻小說或電影的情節有點類似──當智慧裝置(在上述案例中,只是一顆小燈泡)透過網路連結被啟動,就變得比主人更聰明,開始會做一些沒人交代它們做的事情。

一家安全方案供應商Context Security 就示範過能如何輕易地入侵連網LED燈泡,在遠端進行開關控制;該公司拿來實驗的LIFX燈泡配置方式很常見,就是一個主燈泡會接收來自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的指令,並將之透過無線網狀網路傳遞給其他的燈泡。而駭客則能透過一個「冒充」的新燈泡,取得燈泡所連線的住宅無線網路使用者名稱與密碼。

智慧燈泡方案供應商LIFX表示,自從以上的安全漏洞被發現,該公司已經更新了軟體,但這讓人不由自主想像,家中的連網智慧家電要是有一天也突然自己開關──被一個不知名的陌生人在遠端操控──那該有多恐怖?

為此,我開始向產業界消息來源詢問物聯網的可靠應用情境──那些物聯網裝置究竟能如何透過彼此「交談」來改善我的生活?如果你有比較好的例子也歡迎提供,請說服我,為何我家的洗碗機需要跟我的烤箱聊天?

可靠的物聯網技術應用情境?

來自市場研究機構IHS Technology的分析師Bill Morelli,跟我分享了幾個他從供應商那邊聽來的物聯網應用案例:

˙當感測到使用者正在客廳的大螢幕電視看影片,房間內的燈具會自動調整亮度;

˙當屋子裡有小嬰兒在睡覺的時候,門鈴會自動調整成靜音模式,用室內的燈光閃爍來代替門鈴聲,以免吵醒小寶寶;

˙當使用者在夜晚開車回家卻忘了關車子大燈,車庫內的感測器會自動送出警告簡訊到使用者的智慧型手機上;

˙與上一個案例類似,當使用者離家卻忘了關閉電熨斗,警報簡訊會立即送至智慧型手機。

在6月初舉行的蘋果(Apple)開發者大會上,該公司發表了HomeKit ,即是能協助使用者建立並設定特定的物聯網使用情境。例如使用者能將家庭網路設定成「夜間模式」,家裡所有的照明就會被關閉,並鎖定不被開啟;當設定「度假模式」時,照明則是會隨機開啟或關閉以防盜,花園裡的灑水器則會定時運作,保全感測器系統也會觸發。

也許以上這些應用案例確實是很有智慧,但各位看官,你覺得這些就是能說服消費者對物聯網買帳的殺手?了嗎?早在我們過去談「家庭自動化」的時候,那些就已經是老把戲了,已經賣出去過的相關產品搞不好都進了垃圾回收場。

Envisioneering Group 研究總監Richard Doherty 則對可靠的家庭物聯網應用有不同的看法:

˙有許多國家在目前都有電價優惠,吸引民眾在用電離峰時段才開啟洗碗機;很多區域基於電壓考量,民眾會注意不在同一時間開啟微波爐、冰箱或是洗碗機馬達,以避免保險絲燒斷並延長家電使用壽命;

˙物聯網需要提供「無後顧之憂」的便利性,例如讓使用者知道家中老人的電器使用情況;

˙物聯網將創造與保險業之間的連結,例如使用者每天只要達到一定的運動量,就能享受保險費的優惠;

˙物聯網可提供公共服務,例如限制空調的使用以達到節約用電的效果。

以上Doherty 的物聯網應用觀點主要是針對現有方案的改善,我也看到了目前物聯網概念的一些進步,也許沒有物聯網也不會讓家庭自動化的設置更容易,更重要的是要讓消費者感覺無後顧之憂、生活也更有保障。

另一個藉由物聯網技術使家庭自動化老把戲升級的功能,是使用者可利用智慧型手機來操控所有的家電;透過那些自動發送的簡訊,你家的電器絕對會變得很「聒噪」。不過我覺得這種功能總有一天會變成雞肋,IHS分析師Morelli也同意,他預見未來消費者會開始忽視那些從家電自動送出的訊息,就像現在大家也不會想聽語音信箱那樣。

基礎建設應用的物聯網

Morelli預見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家庭應用導向物聯網方案將會起飛,不過更大範圍的物聯網應用──針對公共基礎設施的物聯網方案──則還需要10~15年的發展時間。他指出,物聯網要真正發揮重要性,必須要在進駐大樓、城市、汽車與公共基礎建設之後。

那些使用案例包括交通號誌管理,協助緊急救護車輛更快速到達定點,與醫療網路的連結,以及疏散參加大型體育賽事的散場群眾、在特定時刻暫停某些路段的收費以疏導交通等。這些應用聽起來規模龐大,也意味著若想要實現,會需要完全不同的支持力量,包括政府機關、私人企業以及民眾的配合,這並不是簡單任務。

而物聯網裝置之間的通訊規格也是個大問題;最近英特爾(Intel)主導成立了一個物聯網標準推動組織──開放性互連聯盟(Open Interconnect Consortium ,OIC),與高通(Qualcomm)率領的AllSeen 陣營似乎有相互較勁之勢。

不過Morelli指出,目前那些不同的物聯網標準團體成員都是以裝置供應商為主,缺少服務業者如AT&T、Time-Warner等等;此外擁有Nest Labs、Dropcam等物聯網概念產品的Google,在物聯網領域的經營策略究竟為何也還不清楚,很難相信Google會放棄透過物聯網來獲取更多廣告利潤的機會:「這些不同的物聯網標準團體活動仍看不出差異性以及實際作為。」

至於家用物聯網裝置的互通性問題,Envisioneering Group 的Doherty則指出,不會有人想重複花費大筆認證費用;他表示,目前消費性電子產業協會(CEA)正準備成立一個針對物聯網的工作小組,透過中立產業團體所舉行的插拔大會,可望能催生讓消費者信任並安心、能相互溝通的正確產品。

要說物聯網能為電子產業帶來的商機有多大很容易,困難的是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可靠度。Doherty表示:「對企業、服務業、政府機構與大多數消費者來說,物聯網要能順利運作並擴大規模,建立公信力是最重要的;」他認為,若缺少這個關鍵,恐怕馬上就面臨失敗。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 Convince Me Why Washer Must Talk to Grill,by Junko Yoshida)

資料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