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日前召開業界科專計畫第177次指導會議,會中通過3項業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分別為長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Cerebraca Wafer用於惡性腦瘤治療之臨床前期開發計畫」、國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新型太陽電池用高轉換效率封裝膜材料技術開發」、鴻威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共押出型高效率反射板開發計畫」、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高階雷射技術與先進製程設備技術開發研發中心計畫」,以及協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協鴻工業創新研發中心計畫」。
 
一、長弘生物科技開發Cerebraca Wafer用於惡性腦瘤臨床前期治療
以人類惡性腦瘤而言,全球市場約10億美金,然而現今市場上治療人類惡性腦瘤的藥物種類很少且效果有限。長弘公司擬進行以生醫材料聚酸酐攜帶Z型正丁烯基苯酞,治療人類惡性腦瘤臨床前期開發計畫,計畫中將完成化學製造與管控、臨床前有效性和臨床前安全性評估等試驗,並完成美國與台灣試驗性新藥登記,以加速達到進入臨床試驗及後續市場開發之目的。透過該計畫之執行,預計將可創造新台幣5,000萬元產值,並促進生技醫療領域開發試驗性新藥相關產業上下游之聯盟,提供實際生產技術與完整的生醫技術產業創新的開拓經驗,提升國內生技產業之競爭力。
 
二、國新科技開發新型太陽電池用高轉換效率封裝膜材料技術
由於電廠大型化後對模組特性的要求與日俱增;特別是目前我國及日本、歐、美太陽光電模組廠皆要求將PID(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 free(免於電勢差誘發衰減)列為採購規範,因此能滿足高壽命、高效能、低成本與高可靠性的太陽電池模組為目前最急需的技術之一,該計畫主要技術是藉由配方設計,將原本會造成材料光劣解之紫外光轉成電池可吸收之可見光,將特殊設計之螢光高分子導入太陽電池用封裝材料中,開發具有光轉換特性的新型封裝膜,具有提升模組整體效率及降低模組成本之功效。計畫完成後,除了可大幅提升公司形象外,並且增加台灣在太陽光電產業國際競爭力,還可加速國內在此相關計畫所研發的材料國產化,預計結案後3年內衍生產值達新台幣5億元,並增加就業機會30人。

三、鴻威光電開發共押出型高效率反射板
隨著全球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液晶顯示器)顯示器產業與LED(Light Emitting Diode, 發光二極體)照明產業快速提升及日益普及下,相關的材料與部件因節能減碳之需求開始走向綠能化,眾多背光模組廠與照明模組廠的研發方向皆著重於減少系統能源耗損以及降低環境污染之相關技術,有感於此,鴻威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節能省碳為出發點,開發T-die(T型模頭)三層共押薄膜與單軸延伸薄膜製程技術,以快速、簡便、綠能之製程技術開發出更具環保性之反射膜/板,可導入LCD與LED照明市場中的各種反射板之應用,該計畫開發成功後,對公司未來每年的營收貢獻約為新台幣7~8億元,且預估可以在3~5年內取代原本由日本、韓國廠商所壟斷的反射板市場,並在台灣取得3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
 
四、東捷科技設立高階雷射技術與先進製程設備技術開發研發中心
高階雷射精密加工與醫療雷射發展可期,但仍有精密度不足之困境。在降低醫療支出的需求驅動下,低侵微創手術已成為趨勢,雷射在醫學上的應用備受期待。東捷科技高階雷射技術與先進製程設備技術開發研發中心規劃「高階雷射技術開發」與「先進製程設備技術開發」兩大領域,除提升東捷科技於顯示器設備產業技術外,並以異業能量投入雷射醫療領域,發展高階雷射應用設備技術。藉由研發中心之成立,強化公司核心技術自有比例,加速新產品開發速度,提高產品品質,創造最大價值。此外本研發中心將串連包含材料、設備、軟板、面板等上、中、下游廠商的力量,率先切入軟電技術研發及專利佈局,帶動台灣朝向「2015軟電新生活」的目標邁進,掌握未來科技新趨勢與機會,加速我國「軟性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
 
五、協鴻工業設立協鴻工業創新研發中心
國內五軸加工機技術含量高的關鍵零組件主要還是仰賴國外進口,再由國內廠商組裝。台灣工具機產業仍以製造為主,且仍採用低價化的產業營運模式。協鴻工業創新研發中心專職於前瞻技術研發與新市場與新技術探索,朝創新智財研究、關鍵性零組件研究、自製控制器研究、工具機可靠度研究、五軸切削應用研究等五大領域發展。將協助協鴻公司建構智財管理營運系統,建構創新營運模式,達到100 %關鍵技術及零組件自製目標,帶領該公司轉型,奠定永續發展的穩固基石。該計畫將可做為台灣工具機產業創新價值的示範,並提升台灣工具機產業之研發能量。

資料來源:經濟部技術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