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x-BroadPak的矽中介層技術透過矽穿孔(TSV),讓多個晶片在一個共同的基板上實現3D互連。
三維(3D)晶片堆疊可望成為半導體整合的未來。然而,目前針對內部分層的散熱問題仍懸而未決,從而推動業界轉向採用矽中介層。最近一款由Silex與BroadPak公司聯手開發的新式矽中介層技術,可望克服這項挑戰,使 3D 晶片整合導入量產。
這種一開始在晶片和基板中間插入矽中介層的封裝方式稱為 2.5D 技術,但由於晶片與矽中介層採用並排佈局,並透過矽穿孔(TSV)技術,因而實現了晶片與基板間的3D互連。截至目前為止,只有台積電(TSMC)是唯一能夠提供量產中介層的供應商,而賽靈思(Xilinx)則是其唯一公開發佈的客戶。最近,另一家代工廠Silex Microsystems以及一家 3D 整合供應商BroadPak聯手針對大眾市場推出新的矽中介層解決方案。
Silex Microsystems行銷與策略聯盟副總裁Peter Himes表示:「大多數公司都缺乏整合的技術與方法,而目前的解決方案又過於昂貴且建置風險高。」
據市場研究公司Yole Developement預測,在未來的五年內,矽中介層市場將以88%的年成長率(CAGR)成長。所有的大型半導體製造商正致力於尋求提升其3D整合能力,但除非解決散熱問題,否則矽中介層仍是目前實現3D的唯一出路。Silex與BroadPak公司宣稱,透過他們開發的矽中介層新方法,能夠克服成本、工程、可靠性與供應鏈等目前阻礙大量市場採用的瓶頸。
BroadPak公司總裁兼執行長Farhang Yazdani說:「截至目前為止,矽中介層技術已受限於幾家公司。因此,BroadPak與Silex公司開發出一種業界正引頸期盼的技術解決方案與供應鏈基礎架構。」
Silex公司已經利用這種矽中介層實現 ASIC 與專用 MEMS 晶片的互連了,而此次與BroadPak的合作,則象徵首次為半導體製造商推出基於該技術的產品。兩家公司聯手開發的矽中間層技術不但可實現大量製造,還具備許多 3D 晶片堆疊的優勢,包括增加頻寬、降低延遲以及降低系統功耗等。
Silex與BroadPak公司建議,該新式矽中介層技術符合功率、混合訊號、連網、系統單晶片(SoC)、微控制器以及其他嵌入式應用。該矽中介層解決方案包括協同設計與特性表徵服務、熱應力和訊號完整性等性能評估,以及一個完整的的供應鏈。
Silex/BroadPak聯手開發矽中介層技術
(來源:BroadPak)
編譯:Susan Hong
(參考原文:3-D interposers stack chips,by R Colin Joh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