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經歷了巨大的起伏,一度備受熱捧,說到底是因為補貼數額接近天文數字。如今落魄,無非是因為光伏產業並未如預期的那樣發揮建設性的關鍵作用。如今,再度吹風對光伏的扶持政策,最受關注的還是補貼的錢給誰,這很關鍵,補貼給技術革新是根本,給光伏產業是浪費,而直接給光伏企業,恐怕不是愚蠢就是居心不良了。
現實:像是一場煙火,砰的一聲上了天,落下來的全都是灰!
根據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90%以上的多晶矽企業已經停產,仍在生產的企業只有5家,而開機率也在不斷下降。
企業裁員、破產、跑路,已非新聞。據報導,記者採訪的20餘位業內人士中,欲言又止者眾。一位公司高管近來被媒體弄得不勝其煩,“真是該說的都說了,問題就擺在那裡,就看有沒有勇氣和方法去解決了。”浙江開化縣某管理部門負責人在電話裡不願多說半句,“都停產了,咱們就靜觀其變吧,好不好?”嘆息一聲,掛斷電話。
這樣觀望和迴避的態度反映可業界的焦慮情緒,“這多像是一場煙火,砰的一聲,上了天,落下來的全都是灰!”海潤光伏總裁楊懷進的形容已成媒體的茶餘談資。
催化劑:誰吹大了泡泡,誰綁架了誰?
煙花美麗,卻是片刻絢爛。然而是誰吹大了光伏產業的泡泡,政府、銀行、企業,在這多方的利益鏈條中,又是誰綁架了誰?
學界和媒體的普遍觀點是,地方政府和銀行對產業的“催肥”是造成產能過剩的重要推手;而另一方面,以江西新余的賽維和江蘇無錫的尚德為例,背後都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當問題來臨時,對地方就業和地方財政形成了不小的威脅,他們自然也會耍起“大而不能倒”的花招。
然而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談不上誰綁架誰”,這只能用“中國特色”來解釋,“事情都是環環相扣,假如沒有政府支持,新興企業很難在地方有大起色;假如沒有銀行輸血,企業很難大肆擴張;假如沒有政府的影響,銀行哪有那麼大膽子……”這些“假如”似乎說明了各方錯綜的利益關聯。正是這樣國家管理部門的缺位,地方政府的越位造成光伏的困境。
期待:順應市場原則,讓該死的死,能活的活!
好在,在12月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措施的最後一條,便是:“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減少政府乾預,禁止地方保護。完善電價定價機制和補貼效果考核機制,提高政策效應。”
發展目標是好的,光伏產業如果真能實現自由競爭,讓市場來選擇優勝劣汰,那麼還是會有好的前途的。就如頁岩氣的革命首先在美國獲得成功,得益於美國實行市場化的油氣開發體制,政府對投資者沒有資質、規模、能力等方面的准入限制,用市場競爭即可獲得頁岩氣開發權。在8000多家大中小油氣公司的參與中,7900家中小企業才是這場盛宴的主體。
中國光伏的發展也應減少政府乾預,順應市場原則,讓該死的死,能活的活!
未來:錢應該投向科研,而非盲目的救企業
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是,國家是否應該投入巨額的補貼?如果要補貼,錢給誰?
光伏產業需要國家補貼,這是歐盟、美國等的普遍做法。對光伏產業這樣的新興產業來說,如果沒有政府補貼,就沒有人會去做。正如前面講到的,國家補貼不能代替市場自由競爭、優勝劣汰,不能因為國家補貼的存在,令市場機制失去彈性。
這時錢補貼給誰就顯得尤為關鍵,現在的共識是,國家直接補貼光伏製造企業是直接干預市場競爭,有違公平原則,同時也會帶來貿易爭端。因此,有觀點認為,國家應扶持光伏產業而非光伏企業,這種觀點獲得了大量的支持。小編卻以為,從解決人類能源危機和環境保護問題的角度,理性一點兒說,中國的光伏技術遠未成熟,光伏發電的普及應該是幾十年以後的事情,現在需要做的是創新技術以及培育產業,所謂的產業發展如果不建立在技術革新的基礎上,永遠不能獲得質的突破,因此,錢應該老老實實花在研發上,用於技術進步。
總之,光伏的補貼,給技術革新是根本,給產業是浪費,而直接給光伏企業,那不是愚蠢就是居心不良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