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1

「無線充電最近受到關注,主要還是因為它近期的突破性發展。」UL台灣諮詢事業發展經理陳立閔表示,無線充電並非甚麼新興技術,但隨著近幾年技術成熟,無線充電才重新站上檯面,成為一項「顯學」,「科技的發展,的確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成功的。」

陳立閔指出,相對於一般充電,無線充電之所以有竄出的機會,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在成本的考量上,由於無線充電不需要導線及連接器,在近年來銅料成本的高昂,以及日益嚴峻的環保要求,無線充電成為一項新興的選擇;而在安全性的考量上,由於其不需要牢固接觸,不但可以解決充電器與待充物鬆脫所造成的危險,也因為其密封的架構,可以避免漏水或接觸導電體而發生觸電的問題。
他分析,無線充電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透過磁場的變化產生電力的「電磁感應定律」,運用這個原理,便可透過功率的變化,達到無線充電的目的。無線充電器有兩項主要配備,一個是連接電源插座的發信器,另一個是電子產品上的接收器,只要使用者在一定的距離內啟動充電訊息,發信器的電源就能夠傳到對應的接受器。
「無線充電目前的應用,主要還是在小型的家電產品上。」陳立閔表示,像是適用在潮濕環境中的電動牙刷,就是目前無線充電應用最廣的案例;不過想要打進大眾市場,USB充電應用的強勢行銷,還是橫亙在無線充電之前,要跨越這顆「大石頭」,無線充電還必須找出更無法取代的利基點才行。
曾經有業者考慮將無線充電「大型化」,利用感應方式為電動車充電,「只要充電的感應盤接近電動車的接收器,就可進行有效的充電。」雖然直接插電可以供應較大的充電效率,但相對於大型電盤的接觸安全性,無線充電或許是較佳的選擇,「但當時還是失敗了。」陳立閔指出,由於當時的技術,透過感應式充電所耗損的電能太過嚴重,所以在2002年加州決議改用傳導式充電後,對電動車無線充電的規畫就已停止運作。
由於近年來智慧型手持裝置的蓬勃發展,陳立閔認為,這是無線充電捲土重來的主要契機,「手持裝置的耗電量極大,無線充電因為可以簡化充電的難度,成為一個新的選項。」
但同樣的,針對手持裝置的無線充電系統,安全性也成為重要的挑戰。「無線充電首先面臨的,就是多年來環保團體對於電磁輻射的安全性擔憂。」他分析,由於高能量的電磁場,不但有可能會穿透人體造成人體渦流,加熱人體造成生理影響,也可能因此而干擾附近物體的運作;另外,由於目前通訊及無線充電的技術,都是透過電磁場的變化來運作,如果充電系統的磁場過強,也可能會造成通訊的「蓋台」,如何克服也成為技術上的重要課題。
目前UL已針對低耗能產品的無線充電設備,提出UL2738認證標準,「這是第一個針對無線充電所訂出的安規。」它針對感應功率發射器進行正常運作與零組件錯誤測試,要求其穩定功率傳導及防止傳輸過大功率;另外針對接收器進行測試,要求接收器意只能接收安全的電流功率,「但對於電磁兼容安全問題及生物生理安全問題,還是需要靠主管機關來定義才行。」
陳立閔認為,無線充電目前尚存在諸多問題待解決,但其終究是個商機無限的未來產業,解決安全疑慮之後,不久之後,消費者應該就可以看到各種無線充電設備的誕生,「這的確是想像力無窮的新興商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