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被視為是抵禦OLED的終極武器,目前國際大廠與台廠紛紛鴨子划水默默研發,更是吸引LCD與LED兩大陣營分頭進擊。不過,現階段的Micro LED還有許多技術瓶頸待突破,近期有台廠在研發上突破重圍,已可將Micro LED的發光面積縮到全球最小,並進一步解決巨量移轉(Mass Transfer)問題,將有助於翻轉顯示器產業的現況。
韓廠在OLED技術上大幅領先,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更是小尺寸OLED面板技術的全權主導者,由於領先差距太大,其他廠商難以追趕,加上蘋果(Apple)也擔憂,若是今後iPhone手機全都改用OLED面板,將有可能被三星掐住脖子,因此蘋果也在默默研發Micro LED技術。
Micro LED具有每一點畫素都能定址控制及單點驅動發光的特性,具有高亮度、低功耗等特點,同時也可進一步結合軟性基板,實現如OLED般彎曲可撓的可能性。縱使目前國際大廠站上檯面大談Micro LED的業者不多,但是鴨子划水默默在進行技術布局的並不少。
蘋果購併的LuxVue已開發Micro LED多年,另外,台廠像是友達、群創、晶電、錼創、工研院等都在研發;國際大廠方面,例如日亞化、夏普(Sharp)、Sony、京東方、華星光電也沒缺席,甚至OLED陣營的擁護者三星顯示器與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也在進行開發。
Micro LED的技術是將畫素與光源進行結合,目前業界普遍遇到巨量移轉與Micro LED亮度過高的問題,前者解決方法各顯神通,後者的解決方案,則多採用縮小發光面積方式藉以降低功率,但缺點是可能產生邊緣漏電,造成功耗過大及發光效能變差的問題。
據了解,像是蘋果、Sony等均是採用縮小發光面積的方式因應,但目前業界一般能做到的尺寸是50umx50um,蘋果實力較為雄厚,已經能夠將尺寸縮小至10umx10um。但若是要進入到室內用途的顯示器,業界評估,至少需做到5umx5um以下的尺寸,且又不能夠漏電,此已成為業界研發Micro LED技術的新挑戰。
近期,有台廠解決了這個問題。Mikro Mesa創辦人陳立宜表示,目前實驗室已可做出3umx3um發光面積的顯示器用發光畫素,此為全球最小的尺寸且解決了漏電問題,這將使得Micro LED技術除可進一步應用到上看80吋的大尺寸電視產品外,亦可進一步推進至小尺寸的穿戴式裝置如智能型手錶、手環甚至是智能型手機上。
陳立宜透露,其與蘋果相同都是採用垂直發光型LED,而非採用Flip-Chip的LED來做,後者目前能夠做到最小的尺寸僅為80umx80um,而前者已可在實驗室做出3umx3um發光面積的產品,同時發光電流可來到50奈安,若相同技術使用在5吋手機面板上,耗電量則可降低至0.1瓦。
Mikro Mesa投入Micro LED的研發已超過兩年半的時間,目前擁有11項美國專利。陳立宜說,Micro LED與OLED相比,是比較直接不用走彎路的解決方案,其成本較OLED低,效率也更好,同時更是結合LCD與LED兩大成熟產業的技術,開發技術所需承擔的資金風險較低。
據評估,若是Micro LED要商品化的話,55吋單板的機台投資金額僅需新台幣5億~6億元即可開發完成;若是要導入在8.5代廠上,TFT-LCD生產線的現有製程約70%無需轉換,亦即多數機台可共用,估計新的製程機台開發金額約30億元,即可量產Micro LED顯示器,投資金額遠較興建一座OLED面板新廠動輒上千億元的資本支出低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面板廠引領OLED潮流,除了在手機上已蔚為風潮外,目前韓廠正在致力擴大OLED應用,若OLED順利在其他應用上外擴的話,多數競爭者僅能望韓廠項背,難以追趕,而Micro LED正是有機會能夠翻轉顯示器產業現況的技術,這也是吸引眾多業者默默耕耘且積極布局的原因。
台廠群創相當看好Micro LED的未來發展,群創董事長王志超說,蘋果自己砸錢做Micro LED,整個Micro LED的基礎建設才剛開始,雖然Micro LED還未成熟,但未來很有希望。他認為,台灣如果要組國家隊或進行整合,就要選這種前瞻技術來做。
友達董事長彭雙浪則說,目前在小尺寸、移動裝置如手機、穿戴與虛擬實境(VR)等應用上,OLED有其獨特之處,所以OLED面板會有其生存空間,但Micro LED的好處是投資金額比OLED少很多,不過要生產Micro LED的困難度不低,目前還有許多技術瓶頸要突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