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激光技術中心研究員方曉東課題組在量子點敏化太陽能電池(QDSCs)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結果以A new probe into thin copper sulfide counter electrode with thickness below 100 nm for quantum dot-sensitized solar cells為題發表在《電化學學報》雜誌 ​​上(Electrochimica Acta 205 (2016) 45–52)。

  QDSCs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第三代太陽能電池,對電極作為QDSCs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促進電荷傳輸、加速電解質還原的作用。硫化銅(CuS)憑藉其較高的電導率和催化活性,被廣泛地應用於QDSCs對電極的研究。目前使用的CuS對電極厚度大多為幾百納米至幾微米,厚度低於100納米的對電極鮮有報導。降低對電極厚度具有降低成本、提高催化材料與基底的結合力等優點,因此,在催化活性相當的前提下,厚度較薄的對電極更具優勢。

  該課題組使用簡單的化學浴法製備了一系列厚度低於100 nm的CuS薄膜,研究了不同前驅體溶液濃度對薄膜厚度、表面粗糙度和電阻率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將不同厚度的CuS薄膜作為對電極應用於CdS/CdSe量子點共敏化的QDSCs,研究了它們對QDSCs的性能的影響規律,結果發現厚度僅為64 nm左右的CuS對電極(CS 2.5)組裝的QDSCs獲得了3.25%的光電轉換效率(如圖A所示),優於Pt對電極(1.91%)和刮塗法製備的厚度達2.8 μm的CuS對電極(CS-DB ,2.15%),這也是目前報導使用如此薄的CuS對電極在QDSCs中的獲得的最高效率。電化學阻抗譜(EIS如圖B所示)、Tafel極化曲線和循環伏安曲線(CV)等電化學測試表明,這種薄CuS對電極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陽電池重點實驗室的支持。(A)三種對電極QDSCs的JV曲線;(B)三種對電極對稱結構電池的Nyquist曲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cho San 的頭像
    Shacho San

    真乄科技業的頂尖投資團隊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