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計算機的誕生之日起,每一次人機交互的改變都意味著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啟。到了“移動互聯”時代,觸控技術作為一次全新的人機交互模式加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在不久的將來,一張透明的“紙”隨意展開就是電腦,隨處一貼就是屏幕,看似只存在於科幻世界中,實際上已離我們越來越近…… 


在今年9月,英特爾宣佈在華繼續投資八家創新技術公司,其中,專注於透明導電薄膜的蘇州諾菲納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菲”)位列其中。隨後,有觸控行業人士向集微網記者興奮的表示,諾菲的納米銀產品的量產,是芯片廠和大尺寸屏的福音!一家材料領域的新創公司如何能獲得英特爾的投資?怎樣的產品能夠給芯片廠帶來如此的驚喜?因此,集微網聯係到了諾菲納米的CEO 姜鍇並對其進行了獨家專訪。

納米銀線就是納米級的電線

隨著可穿戴設備的興起,柔性屏將成為了未來觸控的主要發展方向已經成為了業內的共識。據了解,諾菲生產的可實現折疊、彎曲功能的納米銀新材料薄膜將是顛覆ITO材料的有生力量。

ITO(銦錫氧化物)材料因其透明、導電等特性,長期以來幾乎統治著整個觸控行業。然而,ITO材料也有著諸多的缺點,包括阻抗最高、透光性較差、不適用於可撓式顯示器等問題。ITO材料本身成本高昂,與納米銀、金屬網格、石墨烯等象徵著未來的印刷技術相比,成本差價達50%。姜鍇預測,到2018年,50%以上的ITO材料都將被新材料取代。

而在多種新材料中,又以納米銀線和金屬網格的發展較為成熟。雖然金屬網格和納米銀絲都具有比ITO導電性更佳、價格更低的優勢,但截至目前,金屬網格仍存在不透光、高反射、莫瑞干涉、折疊性相對較弱, 模具昂貴等問題亟待解決。姜鍇表示,納米銀技術無論從材質的柔性還是透光率上來看,都是金屬網絡所不具備的。

姜鍇繼續介紹道,納米銀材料是一種光電材料,在薄膜上導電的納米銀線直徑只有25nm,長度為25μm,長徑比達到了1000倍,且可大幅度彎折10萬次。


除了天然的特性,工藝方面,二者也大不相同。納米銀線技術是把納米銀線通過塗佈工藝做出納米銀導電薄膜;而金屬網格則需要通過製作模具,把薄膜壓出線條,再把微米級的銀顆粒填充進去。微米級的銀顆粒比納米級的銀線更粗,導電性固然更好。但缺點也十分突出,銀顆粒較大,可視性較強,在燈光和強光下都能夠看到顆粒,此外,材質是微米級,相對納米級銀線較脆易斷,不易用作柔性屏幕。

姜鍇表示,諾菲的納米銀導電薄膜是一種功能性薄膜,可以用作薄膜太陽能、觸摸屏、玻璃幕牆、OLED顯示燈多種領域,尤其適合大尺寸的應用。目前主要的產品化應用領域就是觸摸屏,產品尺寸從2寸-60寸不等,目前已經量產,每月產能在10萬平方米。

據姜鍇介紹,目前諾菲的主要商業模式是向下游合作夥伴銷售自己的納米銀導電薄膜。這裡的“下游”指的是生產觸控屏的廠商。下游公司將自己的觸摸屏圖案蝕刻在諾菲提供的納米銀導電薄膜上,然後綁定IC,貼上蓋板玻璃,這就完成了觸控屏的生產過程。目前,諾菲已經進入到了歐菲光的供應商名單中。

柔性顯示的瓶頸在於封裝

提到柔性屏幕,想像空間無限之大,如開篇中的提到的那樣,隨意展開一張“紙”便是屏幕,雖然看起來只存在科幻電影中,但在現實世界中,各廠商對柔性屏的研發也一直在推進。

在顯示市場上,OLED本身就是柔性的,技術上先行一步的三星與LG已經先後推出了各自的曲面屏手機,但它卻不是真正的柔性屏幕。

因為有了可彎曲的納米銀導電薄膜,觸控技術已經實現可彎曲,而柔性顯示技術也已經成熟,為何柔性屏幕至今遲遲難以推出。除卻集成電路等的技術壁壘之外,最大的瓶頸在於封裝。姜鍇解釋道,OLED中的有機發光物質一來怕水;二來怕氧,目前只有玻璃才能夠達到10 -6的封裝要求。諾菲希望從觸控通往顯示的路上多走幾步,能夠打開柔性屏的瓶頸。目前來看,利用其它材質的特性,諾菲有可能找到一款能夠達到玻璃效果的理想的柔性封裝材料。他預測,柔性屏市場放量依然需要三四年的時間。

除了柔性顯示,在當前大熱的壓力觸控方面,諾菲也有技術佈局。華為Mate S、蘋果iPhone 6S以及nubia的Z9都帶有壓力觸控。姜鍇介紹,目前所有的壓力傳感器都是在背光後面不透明的,上面還有蓋板和顯示器,更好用的壓力傳感器應該放到觸控層中,且是透明的。這種壓力觸控才能給用戶帶來更佳的體驗效果,諾菲目前已經進入開發階段。在智能手機同質化嚴重的今天,壓力觸控作為一種全新的體驗會繼指紋識別之後,很有可能成為明年旗艦機型的標配。

英特爾為何相中了諾菲?

“作為材料公司,諾菲的強項核心強項在於,一是材料是自己合成的,二是配方,三是設備和生產工藝。即便在國際上競爭對手,在三方面都很突出的公司幾乎沒有。 ”姜鍇自信的說道。

據了解,納米銀線技術和塗佈工藝是做出納米銀導電薄膜最核心的工藝環節,公司的創始人潘克菲帶領研發團隊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完成了前端的材料合成、提純和後端塗佈和打印方面的技術突破,實現了產品在透光、柔性、屏幕尺寸等技術的國際領先。

可見,技術壁壘和諾菲無法替代的技術才是吸引英特爾的主要因素。

總所周知,科技巨頭英特爾在投資領域也是碩果累累,但英特爾投資又不同於普通VC,對投資公司的考量向來謹慎。據集微網了解,在英特爾內部的評價系統中,戰略性指標和財務指標的重要性是1:1,這就要求英特爾投資的目標不僅要有高額的回報率,還要與英特爾的長期戰略目標想契合。

姜鍇的一番話也證實了,想獲得英特爾投資的不易。他說,其實諾菲與英特爾投資接觸之初,英特爾研發部門就介入了,在進行了長達9個月的溝通和了解之後,英特爾認為諾菲的產品與英特爾的長期戰略相符,這才進行了財務和商務的衡量,最終確定投資諾菲。

可是諾菲是一家以做光電材料的公司,與英特爾的戰略又有何關係? 

姜鍇道出了緣由,英特爾要推廣筆電二合一,明年開始,觸摸屏都將成為筆電的標配。英特爾所扮演的角色並不僅是投資人,更多的是合作夥伴。

姜鍇告訴集微網,今年12月到明年1季度,諾菲的納米銀導電薄膜就要在英特爾的OEM廠商中正式推廣。有了英特爾的背書,將給諾菲帶來更好的發展平台和機會。

諾菲的產品區間是2寸-60寸,但在大屏中使用更多,與英特爾的合作主要是在PC市場,筆記本10寸-17寸,一體機17寸-27寸。

其實,在在27寸以上市場,應用也是越來越多。姜鍇介紹道,27寸以上終端應用如同物聯網一般體量很大,但存在碎片化現象,細分領域的量不會很大,如電子白板,小會議室,醫療會診……但這一年來,他感受最深的在於,去年很多客戶在談論大屏的應用,而今年上半年就已經有不少客戶在打樣甚至少量出貨,產品尺寸涵蓋22寸-55寸。

隨著供應鏈越來越成熟,大屏的成本也會下降,在大屏中的觸摸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多。他相信在PC中所要發生的事情在大屏中還會繼續發生。但大屏的尺寸較為分散,他預計明年後年將會放量。

不久前,研究機構Display Search認為要成為ITO取代材料的關鍵主要有三項:具有高導電性且能夠應用在任何基板與任何尺寸上;除了有低表面阻抗值外,也要能維持良好的透光性。另外,該材料最好能夠具有可撓性,讓阻抗值與感測電極的穩定性可以適應非平面的觸控區。如今代表最新觸控材料的納米銀導電薄膜滿足以上所有條件,且目前已經量產,ITO材料的一統天下時代或許真的就要終結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