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IC設計產業所面臨的最大難題,或許不是如何延續摩爾定律(Moore's Law)生命,也不是先進製程節點令人望之生畏的高昂成本,而是整個IC設計流程已經發生基礎性的變化──以往在IC設計後段才需要考量的問題,現在必須提早在設計前段就設想周到,否則就可能招致失敗的結果;這意味著IC設計方法與規則的革新,而提供因應之道也成為各家電子設計自動化(EDA)供應商首要任務。

IC設計流程步驟重疊的範圍越來越大,現在有時甚至在晶片設計的一開始,就得考慮到最後硬體與軟體協同的系統化運作;Cadence早在多年前就觀察到這種設計流程“shift left”的趨勢,並藉由不斷開發出更高整合度的設計工具來應對。除了提供更著重系統化考量的設計工具,在“shift left”的趨勢下,Cadence也必須與IC晶圓代工業者、矽智財(IP)供應商之間有更緊密的合作;而EDA供應商所面對的客戶不再只是IC設計業者或IC設計服務供應商,還包括系統廠商,因此不但得在技術上準備充分,還得以新策略來服務客戶。

隨著物聯網(IoT)帶來的應用多元化,以及為了達成產品/服務差異化的目標,有越來越多系統廠商開始有自行設計IC的需求,例如Amazon、鴻海、阿里巴巴…等等;這些在過去不懂IC設計的客戶,所提出的要求會與過去“給我工具就好,其他不必囉嗦”的IC設計產業客戶大不相同,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問題或是需要什麼工具,甚至可能得用好幾種工具才能解決先進製程節點會遇到的問題。

石豐瑜進一步解釋,這類「IC設計新手」客戶在亞太區市場尤其多,特別是台灣與中國大陸;不同於歐、美、日本的系統業者通常規模較大、有較充足的資源且經驗豐富,具備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亞太區系統廠商有不少是新成立的中小企業,在服務這類客戶時,EDA業者不能只是單純賣工具、說工具,而是得從客戶鎖定的應用往回思考,扮演設計解決方案、甚至客製化服務的提供者。他表示,Cadence豐富的設計工具產品線正能支援客戶所需的整體化設計解決方案,而藉由與這些客戶的互動,Cadence也能檢視自己仍缺乏什麼。

既然有越來越多客戶需要「客製化服務」以達到產品的差異化、否則難以在市場上生存,那這類需要龐大人力、物力的「服務」,相關成本究竟應該是由誰來負擔?是EDA供應商、IC設計服務業者、IP供應商還是晶圓代工業者?這是Cadence仍在思考的問題。對此徐季平表示,EDA崛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過去產業界對ASIC的設計需求,而現在是更複雜的SoC設計,而如何降低技術門檻,提供更簡單易用的平台讓更多人能投入SoC設計,就是EDA供應商的工作;Cadence會堅守崗位,提供產業界所需的技術,而同時間晶圓代工廠、設計服務業者以及IP供應商的商業模式,也需要有所改變,才能讓產業界克服成本挑戰。

針對台灣IC產業現況,整體亞太區半導體市場呈現向上成長趨勢,台灣市場的表現卻相對較平緩;而相較於中國廠商,台灣IC業者對於28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態度似乎保守許多。

台灣IC設計業者目前面臨的窘境是,已經看到中低階產品的利潤太低、不值得繼續投入,但在中、高階技術應用領域又不敵國際半導體大廠。

國際半導體市場上正吹起的一線廠商整併風潮,對台灣IC設計產業來說或許正是適合的發展方向。

資料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資料來源:益華電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