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SSD)規格更吸睛。記憶體製造商擴大採用新型3D堆疊與三層式儲存(TLC)設計架構,讓NAND Flash晶片容量密度激增,且成本顯著下滑,吸引固態硬碟開發商大舉採納,用以打造兼具高儲存容量和價格優勢的新產品。
固態硬碟(SSD)致命弱點--價格將有顯著突破。NAND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大廠及慧榮、群聯等SSD控制器廠,正力拱新一代兼顧容量及成本的3D NAND Flash和三層式儲存(TLC)快閃記憶體解決方案,並將於2015?2016年逐漸放量,協助SSD廠商開發價格媲美傳統硬碟的產品,驅動SSD在筆電、工控、企業端及消費性儲存市場出貨量翻揚。  

三星率先點火 3D NAND製程競技開打 

快閃記憶體是目前在筆記型電腦、資料中心,以及許多手機、平板電腦和行動裝置中經常被使用到的儲存技術。不過,現今的平面式(Planar)NAND快閃記憶體已接近物理的極限,為記憶體產業帶來嚴峻的考驗;而3D NAND技術將對快閃記憶體儲存方案帶來重大影響,並使其繼續遵循摩爾定律(Moore's Law)腳步,同時不斷提升效能與降低成本,從而擴大應用範圍(圖1)。  

 

圖1 3D NAND架構可延續摩爾定律腳步。 資料來源:Intel

看好3D NAND的應用發展潛力,三星(Samsung)搶先在2014年發表業界首款運用2x奈米製程、48層堆疊的3D NAND,進而大幅提升製造成本效益。為避免三星持續擴大在快閃記憶體市場的競爭優勢,東芝(Toshiba)、SanDisk、SK Hynix、英特爾(Intel)和美光(Micron)等產業要角也相繼跟進,並都規畫在2015年投入量產。  

其中,英特爾與美光正聯合開發3D NAND技術,目標係打造世界上最高密度的快閃記憶體,反將三星一軍。這項新的3D NAND技術以極為精準的方式垂直堆疊數層資料儲存單元,可實現比其他NAND競爭技術容量多三倍的儲存元件,在更小空間內實現更高儲存容量,進而降低成本與功耗。  

Intel/美光攜手強攻超高密度3D NAND

美光記憶體技術與解決方案部門副總裁Brian Shirley表示,透過美光與英特爾的合作,雙方共同打造出先進的固態儲存技術,能提供相較於其他快閃記憶體技術更高密度、性能與效率。這項新的技術足以改變整個快閃記憶體市場的格局。 英特爾副總裁兼非揮發性儲存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Rob Crooke亦指出,藉由最新的3D NAND技術,可顯著改善密度與成本問題,並將加快固態儲存在運算平台中的應用。  

據了解,英特爾與美光研發的新一代3D NAND技術最重要的特點,是其基礎儲存單元採用浮動閘單元設計,為提升性能、品質和可靠性的關鍵設計。

全新的3D NAND技術可垂直堆疊三十二層快閃記憶體單元,能夠在標準封裝內實現256Gb多層單元(MLC)和384Gb TLC晶片。這些容量可使口香糖大小的固態硬碟提供超過3.5TB的儲存容量,同時使標準2.5吋固態硬碟提供超過10TB的儲存容量。如此一來,該技術將有望提高產品的性能和耐用性,甚至可以使TLC設計滿足資料中心儲存的需求。  

據悉,目前256Gb MLC版本的3D NAND晶片已開始向部分合作夥伴提供樣品,384Gb TLC版本的3D NAND晶片也將於今年春末開始提供樣品。這兩款元件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全面投產。同時,兩家公司也正在開發基於3D NAND技術的獨立固態硬碟產品線,並預計將在明年上市。  

3D NAND/TLC SSD 加速觸及價格甜蜜點  

慧榮科技產品企畫處副總經理段喜亭(圖2)表示,今年SSD總出貨量將較去年成長一倍以上,主要因素在於SSD開發商擴大導入低成本的3D NAND和TLC Flash,讓終端產品售價快速逼近傳統硬碟(HDD),逐漸觸及SSD價格甜蜜點,因而帶動儲存應用市場轉換潮。  

隨著上游NAND Flash供應商透過3D晶圓堆疊設計逐漸降低生產成本後,下游SSD製造業者的產品價格也可望快速下滑,進而刺激非蘋陣營的筆電OEM、企業端和一般消費者的採購意願。  

除3D NAND外,TLC Flash亦是提升SSD價格競爭力的關鍵技術,但過去TLC因可靠度、壽命不佳等問題,遲遲難以取代目前主流的MLC方案,討論聲浪也就逐漸淡化。不過,段喜亭強調,今年主要Flash大廠,以及慧榮等SSD控制器晶片商,皆已發展出可修正TLC讀寫錯誤,顯著優化其寫入/抹除次數(P/E Cycle)性能的控制器與韌體技術(圖3),因而大幅提升SSD廠商的接受度,預計今年下半年,搭載TLC Flash的消費性SSD或筆電出貨量將顯著增長。  

 

圖3 TLC Flash SSD控制器架構圖

段喜亭提到,隨著筆電OEM日益重視產品性價比,SSD今年在非蘋陣營筆電市場的滲透率可望從2014年不到10%占比,一舉躍升至20?30%水準,並將在未來幾年躍居市場主流。

段喜亭也透露,由於開發SSD韌體須耗費大量資源,對主攻消費性SSD的業者或筆電OEM而言是一大投資壓力,因此該公司也率先發表整合韌體的TLC Flash SSD控制器,並已於今年開始出貨,可望吸引系統廠青睞,占得市場先機。

除低成本TLC Flash SSD正快速翻紅外,新一代兼具高速傳輸效能、省電且小尺寸優勢的NVMe PCIe SSD設計也日益受到市場關注。繼3D NAND、TLC Flash產品布局後,三星再於日前宣布開始量產首款採用M.2介面規格的NVMe PCIe SSD,此款硬碟不僅擁有業界最高性能的特點,且體積小又不耗電。目前已經供貨給原始設備製造商,準備大舉搶攻PC市場。  

三星首款M.2 NVMe固態硬碟問世  

三星記憶體市場部門資深副總裁Jeeho Baek表示,新一代的固態硬碟主要為速度較快、體積輕薄的筆記型電腦而設計,透過減少電腦的耗電率,及延長電池使用時間等種種優勢,以吸引筆電製造商青睞,進而擴大消費性市場的採用。  

這款NVMe固態硬碟的連續讀取及寫入資料的性能,分別可以達到2,260MB/s、1,600MB/s,這比典型的SATA M.2固態硬碟提升三到四倍以上。此外,該硬碟利用四個8Gbit/s通道(PCIe 3.0規格)同時傳送資料,因此可達到32Gbit/s的資料傳輸率以及4GB/s的最大吞吐量,這比每秒只能傳送600MB的SATA M.2固態硬碟更具優勢。

如果以隨機讀取寫入的操作功能來看,M.2 NVMe固態硬碟最大可以處理300,000 IOPS(輸入輸出每秒),超過AHCI版本硬碟的130,000 IOPS的兩倍之多,甚至是SATA型固態硬碟的三倍(圖4)。

 

圖4 NVMe固態硬碟可大幅提升效能

在外觀部分,M.2 NVMe固態硬碟厚度不超過4毫米、重量不到7克,比兩個堆疊的鎳幣還要輕薄。此外,該硬碟採用PCI-SIG協會所制定的L1.2低功耗待機模式,讓電腦達到省電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新款硬碟雖然才剛問世,三星卻早已迫不及待,馬上著手計畫研發下一代,Baek表示,研發團隊預計將3D V-NAND快閃記憶體技術融入NVMe產品線,讓固態硬碟具備更大、更先進的容量與性能,滿足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

資料來源:新電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