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間倒退回兩個半月,賽維LDK會不會選擇放棄將1.6GW的合肥基地出讓給通威集團? “如果合肥基地運轉不錯,那麼說不定現在可以補充賽維LDK緊張的現金流。”11月27日,浙江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對此坦言,在光伏行業反轉的大背景下,通威集團做了一批划算的買賣,“1.6GW的全新產能約需20-22億RMB左右才能買到,通威才花了8.7億RMB”。
目前包括英利綠色能源、天合光能、晶澳能源、晶科能源等國內光伏廠商已開始啟動擴產計劃,甚至台灣的新日光、綠能等已要求在明年一季度前投產;在國外,美國的SunPower、日本的夏普和京瓷的擴產已在進行中。
上述企業未來一年的擴產規模超過3GW,約相當於2012年中國國內組件有效產能的10%。 Solarbuzz光伏高級分析師廉銳稱,目前光伏市場行情火爆。 2013年全球光伏新增安裝量為35GW左右,較之2012年增長10%,“保守估計2013年光伏新增安裝量可以達到42GW,較為樂觀的預計為45GW”,由此成為大企業擴產動力。
中盛光電CEO佘海峰對此持謹慎態度,其認為如果國內市場明年未能得到有效擴張,則有可能造成組件產能的過剩,“而且擴產都是在組件領域,同質化嚴重”。
二次擴產
前述浙江光伏企業高管告訴記者,在擴產的巨頭中,部分企業已完成擴產,有的計劃在明年一季度時完工。其中,英利位處海南的基地已由此前的300M左右規模擴至1GW;天合光能將在鹽城建設500MW的組件基地;晶澳能源則要在合肥新增1GW的組件廠;晶科能源則要在目前1.5GW產能的基礎上在於2013年底擴至1.8GW,並於2014年達到2GW。
早在2012年,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就提出彼時為光伏企業擴產最佳時機。在苗連生看來,光伏產業危機引發的企業倒閉浪潮,使得產業鏈上關鍵環節只剩下少數大型及超大型規模的企業存在,這些企業通過技術革新以及不斷擴產,大幅度降低產品成本,不斷向平價上網邁進。 “可以預見2-3年內,光伏產業在國內必將大規模發展。”
晶科能源副總裁姚峰迴憶,2012年晶科能源參與光伏項目的投標時,經常有20-30家參與,但現在只有3-6家。姚峰確認,一線光伏組件企業上半年出貨量出乎意料之外,晶科能源上半年出貨量亦創造歷史水平。 “國內光伏裝機的商業生態正在轉好,組件的價格亦處於穩定的區間,甚至略有上升。”
上述浙江光伏企業高管表示,2014年設想達到45GW的新增安裝量,依照目前組件的擴產量數,明年供應仍會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不僅是組件廠商,上游多晶矽及下游的逆變器廠商亦在擴產路途中。大全集團將投資10億元將新疆現有6200噸多晶矽基地,擴產至1.2萬噸;陽光電源11月宣布,將投資2億元在西寧建設逆變器生產基地。
作為國內逆變器行業10強,深圳盛弘電氣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華為、中興同樣介入了逆變器的生產。其中華為的逆變器團隊主要從艾默生挖來,其團隊2012年初組建,2013年初開始鋪貨,計劃2013年可以作到1GW的規模,“一年時間可以成為行業前五”。
明年情況或不容樂觀
這並不是中國光伏企業的第一次擴產。 2009年,中國光伏電池組件產能僅為6GW。在經歷兩年的擴產後,到2011年底中國的光伏企業數量將近1000家,光伏組件的產能近40GW。
上述浙江光伏企業高管透露,經歷近兩年的行業整合,目前國內光伏組件的有效產能為27-28GW,處於相對供給均衡狀態。
2012年各企業財報顯示,天合光能、英利、晶澳、阿特斯、賽維、昱輝陽光、晶科能源、韓華新能源等8家企業2012年總產能14.7GW,佔據全國總產能的一半以上。
2014年西部上網電價會由1元/度降低至0.9元RMB/度,2013年的國內光伏電站搶裝潮使得光伏組件價格上漲至4.2元RMB/瓦~4.5元RMB/瓦,部分項目組件10%的毛利率較之上半年5%已有翻倍。但搶裝潮過後,明年的情況或不容樂觀。
數位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預測,2013年國內光伏新增安裝容量為8-8.5GW,而明年或可達到10-11GW的規模。而根據國家能源局的規模,2014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為12GW,分佈式和地面電站各為8GW、4GW。
不過,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中國前十大光伏企業負債總額仍超過1000億元RMB。
“我們沒有擴產,是通過設備自動化改造實現產能提升,將原先800MW的產能提升到1.2GW。”佘海峰說,國內市場存在很多的變數,“如果對西部電站進行控制,將地面電站的建設規模控制在4GW,那麼明年能否實現10GW的安裝量都有問題”。在佘海峰看來,國內分佈式項目較為分散,雖然有諸多國家政策加碼,但獲得金融貸款支持的難度較大,加之屋頂租金提高、電站供電客戶或會不斷更改等,使其經濟性不如地面電站,難以像國外一樣迅速鋪開來。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