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在國內政策利好頻出的推動下,國內光伏行業呈現出過去一兩年時間內未曾有過的回暖之勢。然而,不論是歐洲雙反有條件和解,還是國內分佈式光伏的大力推動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中國光伏行業面臨驚人的產能過剩。這將成為光伏業復甦的最大阻礙。
國家能源局在2013年1月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提出將大力發展分佈式光伏發電,並提出今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0GW。這一數字是2011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3GW)的3.3倍,是2012年4GW的2.5倍。

然而,不斷擴大的裝機規模並不能挽救整個行業的過剩。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光伏產業有40GW的產能,即使2013年的10GW全部上馬,也有30GW需要自謀出路。換句話說,中國光伏有2/3的產能屬於過剩的範疇。

對此,國家能源局仍然是以大幅增加裝機規模的方法採取“救市”行動。2012年出台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到2015年裝機總規模達20GW的目標很可能在2014年上半年就提前完成。這種“提前”並不是什麼好消息。於是近期出台的《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將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量設定為10GW左右,並將截至2015年總裝機容量大幅提升至35GW。按照新的計劃,2013年年底,中國光伏裝機規模為17GW,距離目標還有18GW,為之後的兩年留下了空間。然而,即便如此,35GW的裝機容量也僅僅接近中國光伏1年的產能。在外需疲軟的情況下,產能過剩無法得到解決。

產能因何過剩

2012年香港大學首席教授朗咸平曾斷言中國已經陷入產能過剩的大黑洞。更指出中國光伏產能過剩95%。暫且不去討論這個95%的可靠性,要挽救產能過剩問題,首先要了解其成因。

中國光伏業的產能過剩與其發展方式以及政策的推動是密不可分的。

中國光伏業之所以能夠在短期內發展迅速,其根本的原因有兩個。技術的選擇以及政府在資金上的扶持。

為生產太陽能電池,有多種關鍵性技術可供生產企業選擇進入該行業。與日本、美國不同的是,中國企業選擇的是只需購入設備就可以進入的多晶矽技術,使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以及利用大規模生產的方式壓低生產成本。而日本的光伏業則一味地追求光能轉化率以及如何減少對多晶矽的使用上。然而對於市場而言,不論轉化率有多高,對於家庭分佈式光伏而言,由於總體面積較小,所帶來的差異性不大,對於大規模光伏而言,土地面積又顯得不那麼重要。而在多晶矽的使用量上,一旦多晶矽價格暴跌,這些技術就變得毫無意義。

因此,儘管缺乏高端核心技術,但這一選擇注定了中國光伏業的快速發展。

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對新興產業的“過熱”也為產能過剩埋下了隱患。財政補貼、政府擔保、減稅、批地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令光伏企業在“增收不贈利”的環境下高速成長。尤其是政府補貼竟然成為光伏企業盈虧的關鍵性要素。據了解,三安光電在2012年、2011年以及2010年三年間,分別獲得政府補貼3.28億元、8.05億元以及2.53億元。分別占到了該企業當年淨利潤的40.5%、86%和60.4%。

目前光伏業內已經意識到去除過剩產能與整個行業的複蘇密切相關。併購重組似乎成為解決現有產能過剩的重要手段。過剩產能難以尋覓出口,產品價格低位徘徊,企業的收益水平也就難以改觀。而總結產能過剩的誘因,避免低端產品氾濫導致的惡性競爭,以及如何由單一的“扶持”走向加強監管則成為中國光伏回暖的關鍵。

來源:易貿研究中心發布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cho San 的頭像
    Shacho San

    真乄科技業的頂尖投資團隊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