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面臨違約倒債危機,彭博社報導,希臘財長范尼塞洛斯(Evangelos Venizelos)在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年會後強調,希臘將留在歐元區,並採取所有可能行動,不惜任何政治代價,達成預算目標,以免成為全球經濟危機的代罪羔羊;他也表示,希臘不是歐元區的核心問題,債務問題不致成為歐洲問題中心,也不會引爆金融危機。 (不退、歐元區就要跟著一起死了...)
希臘面臨違約倒債危機,彭博社報導,希臘財長范尼塞洛斯(Evangelos Venizelos)在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年會後強調,希臘將留在歐元區,並採取所有可能行動,不惜任何政治代價,達成預算目標,以免成為全球經濟危機的代罪羔羊;他也表示,希臘不是歐元區的核心問題,債務問題不致成為歐洲問題中心,也不會引爆金融危機。 (不退、歐元區就要跟著一起死了...)
G20財金首長在周末會議一再保證會全力以赴,卻仍無法說服市場他們可以解決危機,加上Fed、IMF看壞後市。
上周先是美國聯準會釋出「全球經濟面臨重大向下修正風險」,繼之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世貿組織(WTO)秘書長拉米(PascalLamy)警告,全球經濟已經進入「紅色警戒區」,加上G20面對歐債危機、金融體系脆弱、市況動盪等問題,卻提不出任何具體有效解決辦法,終而使得投資人信心盡失。
巴西財長曼特加(Guido Mantega)再對美國聯準會(Fed)的振興經濟行動開砲,抨擊美國不思從財政面著手,相關政策付之闕如,一味祭出超寬鬆貨幣政策,讓國際陷入匯率戰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
金融時報報導,批評Fed量化寬鬆(QE)政策不遺餘力、並於去年拋出「貨幣戰」一詞的曼特加,在華府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場邊受訪指出,美國央行亟欲提振需求,但這應是財政政策的任務。
希臘倒債恐怕勢不可免!根據金融時報報導,歐洲央行理事奈特(Klass Kont)接受媒體訪問時首度鬆口表示,不排除希臘無法償還債務的可能性。他是歐洲央行第一位警告希臘可能倒債的官員。此外,希臘媒體也指出,希臘官員已把倒債視為選項之一。
直到最近,歐洲領袖還不斷否認希臘倒債的可能性,不過這樣的官方態度已開始出現微妙轉變。
歐洲政府想盡辦法壓抑歐債危機持續延燒,英國《泰晤士報》指出,傳德國官員研議仿效美國於2008年金融海嘯時推出的7000億美元(21.4兆元台幣)救市基金機制,擴大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EFSF)資金規模1兆歐元(1.34兆美元),可能推升EFSF規模至1.44兆歐元(1.94兆美元)。
除德國官員研議擴大EFSF以因應危機,歐銀也將祭出因應策略。彭博報導指出,歐銀可能於下周四集會時,重啟收購擔保債券計劃。歐銀先前也曾推出收購擔保債券計劃,之前一次的規模約600億歐元(810億美元),已在去年6月到期。
據路透報導,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中國大型銀行已做出反應。多名交易人員透露,中國銀行間市場的主要交易商中國銀行已暫停與部分歐資銀行進行外匯互換交易。消息人士表示,中國銀行暫停的外匯交易包括遠期與換匯交易,而暫停交易的主要對象包括法國興業銀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與法國巴黎銀行,原因之一在於國際信評機構穆迪投資人服務的降評考量。
台廠只要踩到專利地雷,動輒就是上億元的天價賠款,即使學到教訓,各自在專利上努力,但集合眾廠商之力還抵不過一個三星!
台灣的知識產權實力跟世界的差距有多大?在專利戰主戰場美國,“台灣廠商在美國的專利數加起來,還抵不過一個三星”一位國內知識產權權專家,一語道出台灣的弱勢。
歐、美經濟局勢不好,連帶影響高科技外銷出口訂單,產能利用率已明顯較第二季下降。據晶圓雙雄員工透露,不僅內部已進行人事凍結,部分產能利用率低於六成以下的廠房,更要員工「強迫休假」以消耗積假,希望將人事成本降至最低。
全球5大央行注資與歐洲財長會未解決歐洲債信危機核心債務問題,希臘倒債警報未除,總理巴本德里歐(George Papandreou)上周六臨時取消出訪美國行程折返希臘,可能為處理違約倒債的傳言又甚囂塵上。
全球5大央行聯合挹注美元流動性,未解決歐洲債信危機核心債務,上周五銀行業美元融資成本持續走揚,國際金融協會(IIF)擬向金磚國集團求援,盼中國、印度等國協助紓困希臘200億歐元(27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