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顯示器這邊,有機材質的顯示技術(例如 AMOLED)已經提供我們高對比、廣視角、色彩鮮艷的畫面多年,而同樣的有機材質,有沒有機會利用在感光元件中呢?Fujifilm 和 Panasonic 已經在這個領域研究多年,如今在京都舉辦的 2013 年 VLSI 技術研討會中,發表了合作的成果。藉由將傳統的矽基光感二極體以有機光電轉換層取代,科學家們達到了 88dB 的動態範圍(業界最高),相較於傳統的技術,則是增加了 1.2x。同時因為設計的不同,它可以接受的環境光線入射角也從一般的 30~40 度,提升為 60 度,從而提高低光環境下的表現,並能產出更鮮艷的色彩與更細緻的材質。
微分色器究
還記得 Panasonic 之前發表的感光元件微分色(Micro color splitter sensor)技術嗎?當時總覺得解釋起來有點模糊,幸好現在有 DigInfo 的影片,一切就清楚多了。相對於傳統的濾鏡式分色法,Panasonic 這裡用的是針對特殊波長的偏光器 -- 舉例來說,紅色的偏光器可以將入射的白光中紅色波長的部份,偏轉到其左下和右下的感光元件上,只留下青綠色(綠+藍)的光穿透到下方的感光元件;而另一邊,藍色的偏光器可以將入射的白光中藍色波長的部份,偏轉到其左下和右下的感光元件上,只留下黃色(綠+紅)的光穿透到下方的感光元件。如此一來,就可以在不使用濾鏡的情況下,將影像進行分色。
這個技術之所以到現在才得以實現,主要是計算微分色器在 3D 環境中的效果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而直到現在我們才有這樣的計算技術。上面提到的雙分色器組合只是其中的一種可能,也可以視應用的不同,採取四分色鏡,或其他的組合,但整體來說因為少了濾鏡阻擋光源,可以讓感光度提高大約一倍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