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其中一單最重要的財經新聞,是巴郡成為IBM第二大股東,持股5.5%。畢菲特從最初絕不沾手科技股,到今天將第一次獻給IBM的來龍去脈,是看到IBM的科技服務商業模式,延續性很強,這方面已有不少評論,在此不贅。我反而對「為甚麼IBM要轉型」這個問題更有興趣。
探討這問題,要由科網泡沫講起。千禧年,全世界陷入瘋狂,惟獨股神冷靜,因為他堅信,互聯網仍未成熟,公司沒有盈利能力,純粹炒概念。但經過十年生聚,互聯網,已經相當成熟。

主攻支援業務
打個比喻,今日的互聯網,猶如古代的火藥,只有在西方世界把它發揚光大之後,才被廣泛應用於戰場,變成殺傷力強大的武器。最善用火藥製造武器的公司,自然賺個盤滿缽滿,Google和Apple就是這樣的公司,他們基於互聯網,研發出各式各樣大殺傷力新式武器,把反應稍慢一點的對手,例如Microsoft和Nokia,給殺個片甲不留,事實上,有留意最近幾年科技新聞的讀者,應該不難感受到這場範式轉移大屠殺的殘酷和血腥。
在這場大屠殺中,實力雄厚的IBM,一直向後退,避免跟不熟悉的對手在不熟悉的戰場直接硬碰,例如乾脆賣掉個人電腦業務,這戰略很明智。而在後退的同時,他們發現,原來有很多跟IBM情況相似,同樣被互聯網新式武器打得頭破血流的傳統企業,於是靈機一觸,想到既然不欲在火線衝鋒陷陣,倒不如搖身一變,轉型在後方擔當顧問和補給的支援角色,支援那些被打得焦頭爛額的傳統企業?

只要來自互聯網陣營的攻勢越猛烈,傳統陣營,包括跨國大企業、政府機構甚或其他科技企業,對於支援服務的需求就越大。IBM擁有頂尖的科學家,專利等知識資產,品牌是信心保證,在轉型後,IBM為股東創造了龐大的價值,證明IBM很適合充當這支援服務的新角色。

科技世界的戰爭是每一仗都是新戰役,以小勝大的例子經常發生,輸或贏,比其他行業更難預料,最終只有適者生存。但IBM轉型前後,將不利於己身的因素,化為自己的優勢,扭轉乾坤,這是極為聰明的一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