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市場板塊目前已有非常明確的轉移方向,資策會MIC表示,目前歐洲市場成長趨緩,三大新興市場青黃不接,邊陲市場短期雖難有影響力,可滲透度大幅提升。2010年第四季,台灣太陽能電池片廠商產能季成長可達15.2%,但今年第一季落至2.3%,MIC預估第二季可提高至21.3%。但對照生產規模,今年第一季生產規模成長率11.3%,第二季預估成長速度卻又衰退至-27.4%,其中可看出,產能管控將成為競爭重點。
美國的崛起相對確認了歐洲市場不再獨大。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組長高鴻翔表示,因太陽能產業鏈產能東遷,加上各國財政問題浮現,使得補貼政策漸趨保守。對照Solarbuzz提供資料可獲得佐證: 過往以德國、義大利為首的歐洲市場,近一年半中補貼削減率最高竟然可達1/3,對於安裝量來說自有一定衝擊,以德國為例,今年第一季的市場需求與去年同期相比,僅有一半水準。
可再生能源配額政策已經成為美國各州太陽能專案計劃的推進力,全美目前有四十州都有待安裝的太陽能發電專案,其中以加州推動最為積極,至於非住宅使用的太陽能專案,肇因於公共事業需求大漲,根據市調機構Solarbuzz的報告,待安裝總量現已超過17GW。太陽能市場的中堅份子除了美國,亞太區也是重要指標,日本與中國是關鍵區,但高鴻翔說,目前尚難取得主流地位。而印度、澳洲、東歐等新興市場的滲透率也逐步提高,但要看到強勁表現,仍要長期觀察。
回顧今年第二季,在歐洲各國削減補貼政策之前,廠商已經歷搶建熱潮,今年第二季的需求本就低迷;加上去年新舊業者積極擴充產能,造成過度競爭殺價出清庫存, 但對於採購方來說,原料長約卻宛若梏鎖,眼見現貨價格持續跌價,卻又無法取得低價矽片。綜合第二季的表現,高鴻翔說,第三季庫存的去化速度,將左右今年全球太陽能光電市場;對於廠商來說,如何再提升轉換效率,並出清低效庫存,更甚者,應收帳款的管控,都是太陽能光電廠下一波競爭的關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