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Google或汽車電子業者Delphi,都在忙著淡化不久前他們各自的自動駕駛車輛在美國矽谷Palo Alto附近街道上差點相撞的意外;幸好那兩部自動駕駛車輛沒真的發生事故,但如果一輛自動駕駛車為避險突然中止變換車道,其「使用者體驗」會如何?在日前於美國矽谷舉行的年度嵌入式系統大會(ESC)上,恩智浦半導體(NXPSemiconductors)汽車部門的業務開發總監Adrian Koh於一場「為何需要連網汽車?」的座談中回答了以上問題。 

在上述的意外事件中,是一輛Delphi的自動駕駛車正在與Google的自動駕駛車相互較勁;根據Delphi的發言人表示:「那是普通的車道變換動作。」他強調:「那是我們在現實世界的駕駛環境中,隨時會遇到的實際互動。」Google對此的解釋也很類似:「如果你在道路上的時間夠長,無論你是在普通汽車或是自動駕駛車上,意外都有可能會發生。」 

這場意外事件特別引人注意之處,在於兩台車都是自動駕駛車輛,因此事故發生沒有人為因素的可能性在其中;當然也可能有人會質疑,因為乘客與車輛本身都沒有受傷,它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事故」。而有個幕後消息是,Delphi可為自動駕駛車配備輛對車輛(V2V)無線通訊功能,Google的自動駕駛車則無。

Google雖然強調其自動駕駛車輛配備了光學測距、雷達等感測技術,卻未提及V2V通訊的價值,不曾談論過Google的車輛是否需要該種功能。但事實證明,專用短距離通訊(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s,DSRC)能有效降低自動駕駛車輛事故率。 

V2V通訊能有效降低自動駕駛車輛事故率
V2V通訊能有效降低自動駕駛車輛事故率

 

採用DSRC 標準(或稱IEEE 802.11p)的V2V技術,是由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與ISO等機構所規範;在美國,FCC將5.9GHz頻段中的75MHz頻寬,分配給DSRC通訊使用。例如Delphi為Cadillac CTS車款打造的V2V就是採用DSRC標準;但是不能確定在前述意外中,差點與Google自動駕駛車相撞、採用Audi Q5車款的Delphi自動駕駛車是否配備V2X技術,Delphi並未對此做出回應。

無論如何,Delphi確實看到了V2X的價值;該公司發言人表示:「藉由在因事故而阻塞的彎曲道路上,協助車輛看到車載感知系統以外的狀況,V2V與V2X技術能延展車上主動式安全技術的覆蓋範圍。」值得注意的是,V2V是被設計為可擷取並傳輸例如車輛速度、位置與目的地,油門開關狀態(是加速中、行駛中或減速)、煞車狀態、車道變換狀態等等資料。

Google的自動駕駛車究竟是否配備了DSRC?恩智浦的Koh推論,Google自動駕駛車應該會在變換車道時,對鄰近的車輛表明其意圖;如果是如此,Delphi的自動駕駛車應該有接收到Google自動駕駛車的廣播訊息並減速,讓Google車先進入車道。

Koh總結指出,當車輛之間能對話,就能產生早期警告並能做出及時的決策,以避免突如其來的規避舉動,並因此提供更佳的使用者體驗。當然,自動駕駛技術是以感測器來對視線內的狀況作出反應,但這類車輛卻無法預見別的駕駛人或其他車輛的意圖;Koh表示:「更何況是非視線範圍內的交通路況…除非它們能連線。」

西門子(Siemens)的智慧交通系統研發首席工程師Dave Miller表示,在2014年有2萬7,120件死亡交通事故,就是因為車輛沒注意到其他人、車。恩智浦的Koh認為:「自動駕駛技術能迅速反應,而車聯網技術則能主動降低交通風險。」不過當然,就像手機發展初期,其優勢是有限的,因為並非每個人身上都有一支。

思科(Cisco Systems)的智慧連網汽車部門總監Andreas Mai認為,在V2V能發揮影響力之前還需要數年的時間,而在配備DSRC的新車以外:「也別忘了後裝市場的DSRC。」 

產業界確實也準備好建立基礎設施。去年高通(Qualcomm)發表針對車用市場推出的Gobi 9x30平台;該公司表示,除了3G/LTE連結,該公司也能支援DSRC技術,以符合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所宣佈,未來將透過V2V通訊技術提升交通安全的法規。而通用汽車(GM)先前也宣佈,2017年式的Cadillac CTS車款將配備V2V技術。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 Near-Collision Poses Need for V2V in Google Cars,by Junko Yoshida)

資料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