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便附加2010中國太陽能擴廠計畫報告:http://spiderman186.pixnet.net/blog/post/56053878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處王世江

  光伏電池產量持續增大產能將再創新高

  在全球光伏市場的強勁需求帶動下,大型光伏企業紛紛擴產,全球光伏電池產能將再攀新高。

  據統計,2010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達到17GW以上,比2009年的7.3GW增長了132%。 在光伏市場帶動下,光伏電池產量也持續增大,2010年全球光伏電池產量達到21GW,與2009年的10.5GW相比,翻了一番。 其中尚德公司以1.572GW的產量排名全球首位,而中國晶澳太陽能公司則以1.46GW的產量超越美國First Solar公司,位居全球第二。 全球產量比較靠前的10家電池片企業名單如表1所示,在這10家電池企業中,中國大陸有4家,而台灣地區則有2家。 這10家電池片企業的總產量達到11GW,佔據2010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近64.7%。

  在全球前7大光伏組件企業中,中國無錫尚德以1.572GW的產量超越美國First Solar公司位居全球首位,其生產的電池產品主要是晶體矽太陽能電池;而美國First Solar則以1.41 GW的產量位居次席,同時它也是全球最大的薄膜電池生產企業,其電池產品主要是碲化鎘薄膜電池;而日本夏普公司則以1.174GW的產量位居全球第三,其產品結構中除了晶體矽電池外,也有矽基薄膜電池。 在全球前7大組件企業中,中國占據有5席,而這7家組件企業總產量也達到7.87GW,約佔據全球光伏裝機量的45%。

  同時,從產能方面,在全球光伏市場的強勁需求帶動下,這些大型光伏企業也紛紛擴產,全球產能將再攀新高。 在光伏組件方面,中國無錫尚德2010年電池組件已達到1.8GW,而在2011年將繼續擴產,預計將達到2.4GW。 美國Frist Solar公司則繼續在越南、美國、馬拉西亞等地繼續新增生產線,預計到2011年,其電池生產線將達到38條,以目前每條生產線產能62.6MW算,其產能將由目前的1.5 GW增長至2.3GW。 而中國英利、天合光能和阿特斯也將分別由目前的1GW、​​1.1GW和980MW擴展至2011年的1.7、1.9和1.85GW,這7家光伏組件企業的總產能也將由2010年的8.58GW擴產值13.48GW,增長率將達到54.7%

  在電池片方面,預計這10家電池片企業的產能將由2010年的12GW增長至2011年底的18.48GW,增長率達到54%,與組件的增長率有著驚人的相似。

  電池組件企業抱得金人歸生產成本將進一步降低

  隨著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進步,以及光伏市場競爭的加劇,將使得光伏組件價格不斷下降。

  2010年是光伏市場異常火爆的一年,光伏組件售價的不斷下降,使得在德國、意大利等國家投資光伏系統有利可圖,內部收益率甚至可達15%以上。 特別是,眾多系統集成商趕在德國等光伏補貼下調前安裝,以獲得高額的投資回報,這使得對光伏組件的需求發生了跨越式增長。 巨大的出貨量使得這些企業在2010年賺得盆滿缽溢,如美國First Solar公司的營業額達到25.6億美元,一季度的毛率甚至達到49.7%。 實行垂直一體化的企業由於在生產成本方面的優勢,其毛利率普遍比單經營某一環節的企業為高,如中國英利和常州天合公司的營收在18億美元以上,毛利率在30 %以上,而主要以電池組件為主要業務的中國尚德和晶澳公司,收入雖然也分別達到29和17.8億美元,但其毛利率分別為17.4%和21.7%。

  全球主要光伏國家相繼下調光伏補貼,為了保證系統集成有合理的內部收益率,需要電池組件價格不斷下降,以滿足光伏市場持續增長的需求。 2010年光伏組件的售價數據顯示,組件的價格與2009年相比,已經有明顯的下跌,以無錫尚德為例,其晶矽電池組件的平均售價已由2009年的2.4美元/瓦降至了2010年的1.82美元/瓦,並預計在2011年仍將有20%左右的跌幅。 截至目前,晶矽電池的售價已達到1.45美元/瓦,約合人民幣9.5元/瓦。 在生產成本方面,部分實行垂直一體化發展的企業,如賽維LDK,其組件的生產成本在2010年第四季度已經低於1美元/瓦,常州天合公司生產的晶矽電池組件,其非矽成本也已降至0.73美元/瓦。 而美國First Solar公司生產的碲化鎘薄膜電池,其生產成本已經降至0.75美元/瓦。 相信隨著生產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和生產技術的進步,以及光伏市場競爭的加劇,這將使得光伏組件價格不斷下降,平價上網也將有望早日實現。

  產業轉移速度加快其他行業紛紛湧入

  鑑於光伏產業的良好發展前景,大批傳統集成電路及平板顯示企業開始涉足光伏領域。

  光伏產業中游的電池片/組件工藝漸趨成熟,該環節已逐漸發展成勞動密集型產業。 面對日益增加的組件成本下降訴求,​​全球晶矽電池組件製造企業加速向資源豐富、要素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的地區轉移。 美國First Solar公司將除了繼續在馬來西亞擴產外,還在越南開設新的生產基地;美國的SunPower公司2010年除了增強其在菲律賓工廠的產能外,也與台灣友達公司在馬來西亞建設新的工廠;德國Q-Cell公司也已在馬來西亞地區建立了電池片製造工廠;日本京瓷公司在中國和墨西哥建設的工廠也已於2010年投產。 而我國台灣地區的光伏企業紛紛將電池組件製造業務往大陸地區轉移,與此同此,為了避免國際貿易糾紛所帶來的影響,中國的一些光伏企業也紛紛向歐美國家佈局,無錫尚德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開設的30MW工廠已經投產,預計今年產能將達到50MW,明年年中將達到120MW。 蘇州阿特斯也在加拿大投資建立了一個產能為300MW的工廠。 全球光伏產業的轉移也使得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將更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

  鑑於光伏產業的良好發展前景及大半導體工藝的兼容性,大批傳統集成電路及平板顯示企業開始涉足光伏領域。 台積電在2010年以62億台幣收購了台灣電池生產廠商茂迪20%的股份,成為其最大的股東,其後又以16.5億台幣入股美國銅銦鎵硒薄膜電池廠Stion公司,併計劃於2010年底在台灣建立銅銦鎵硒薄膜電池工廠。 鴻海集團則計劃投資20億人民幣用於太陽能電池和組件業務。 由於平板顯示技術的TFT沉積工序可直接用於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友達、LG和三星等全球最大的幾家平板生產廠商,也開始進入光伏行業。 這些傳統的半導體廠商資金雄厚,憑藉其在半導體製造技術、運營管理及銷售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將會對當前的光伏產業格局造成影響。

  訂單集中度突出企業力求規模化

  大型企業由於擁有品牌和渠道優勢,再加上其規模化生產所帶來的成本優勢,使其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

  專業化程度是衡量一個產業是否成熟的標誌。 歐美國家的光伏發電起步較早,光伏技術有一定的優勢,企業的專業化程度也較高。

  但光伏產業化發展始於2005年,在產業發展的初期,一體化發展易於整合光伏產業鏈上下游資源,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

  另外光伏產業鏈較短,為光伏企業的一體化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如在全球電池組件產量最大的中國,大多數企業都選擇垂直一體化發展,垂直一體化發展的企業在電池組件的生產成本也明顯低於其他企業。 特別是在2011年,全球主要光伏國家紛紛下調光伏補貼,這在間接上需要光伏組件價格必須下調以保證光伏系統集成商的內部收益率。 而這就需要光伏企業降低電池組件的生產成本,垂直一體化發展已經成為企業的首先選擇。 如之前一直專注於電池片生產的德國Q-Cells和中國晶澳太陽能(這兩家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電池片生產企業之一)在2010年也相繼向組件環節發展;中國的無錫尚德也從原先的電池組件向矽片環節發展;日本夏普、美國的SunPower、德國的SolarWorld等企業除了繼續增強其垂直一體化業務之外,在光伏系統集成方面也頗有所成。 垂直一體化的加速發展,將更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也將加速行業發生整合,眾多的中小企業逐漸被兼併或重組。

  大型光伏企業由於擁有品牌和渠道優勢,再加上其規模化生產所帶來的成本優勢,使其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的位置。

  從上市企業在2010年第四季度披露的信息看,部分電池組件企業在2011年的訂單幾乎已經排滿,2011年度的預期出貨量也普遍比2010年增長20%以上。 如尚德2011年的出貨量預計達到2.2GW,而英利和天合的出貨量預計達到1.7GW,增幅近70%。 表2中的這7家組件企業2011年度的預期出貨量已達到11.88GW。 目前主要諮詢機構對2011年光伏裝機市場的預測數普遍在20GW左右,按此推算,這7家光伏企業的預期出貨量將佔據2011年光伏新增裝機量的59.4%。 這些大型光伏企業握有眾多的訂單,因此,“馬太效應”會更加明顯,也將會加速光伏產業的整合,使得一些產品無甚特色的中小企業被兼併,或者為這些大型企業提供代工服務。

  目前光伏發電成本依然較高,光伏企業規模化發展,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近年來,受益於光伏市場發展,全球主要光伏國家紛紛大幅擴產,多數光伏企業的產能以倍增的速度在增加。 無錫尚德今年的產能已從2009年的1.1GW擴產到2010年的1.8GW,今年將擴展至2.4GW。 組件成本也從去年下降到今年的1.4美元/瓦(現在報價都跌破0.8美元/瓦了),計劃2012年非晶類成本將下調至0.45美元以下 而中國晶澳集團的電池片產能已擴產到2010年的1.9GW,併計劃在今年擴大到3GW。 德國SolarWorld公司的組件產能已從2009年的500MW擴大至2010年的940MW,並在2011年形成1400MW的生產規模,美國First Solar公司的產能也將在今年擴大至2.2GW。

  規模化生產也使得光伏發電成本急劇下降,已從去年的1.5元/瓦下降到今年的1.1元/瓦,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有望早日實現。 大型光伏企業的擴產使其在品牌、渠道和生產成本方面佔據更大的競爭優勢,有望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總的來說,2010年的光伏產業發展情勢喜人,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盲目跟從的項目。 電池產能持續增大,在目前光伏發電尚不具經濟性的背景下,可能會給光伏產業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冀望在中國政府的規範引導和市場的有效調節下,全球光伏產業能更健康有序發展。


豬社長評論:2011年太陽能電池可供給量為66GW,而需求量只有22GW,明顯供過於求、CIGS產量開的出來才是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