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j_ISPD_3-D_3DV    

F2B 3DV製造過程

未來, 3D 超大規模積體電路(VLSI)的系統級晶片(SoC)設計可望直接在單層晶片上打造,不必再採用矽穿孔(TSV)連接堆疊晶片的方式,高通(Qualcomm)工程副總裁Karim Arabi在日前舉行的2015年國際實體設計大會(ISPD 2015)上發表對於 3D 晶片技術進展的看法。

「我們將自家公司的 3D VLSI 技術稱為 3DV ,可使晶片尺寸縮小一半,同時提高產量,」Arabi表示。

Arabi指出,高通的動機來自於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龐大佔有率——他預計,在2018年以前市場上將產生180億支智慧型手機,其市佔率將「遠超過所有的電腦與其他電子裝置的總和」。他還強調,即使雲端卸載一些運算密集型應用——如語音辨識——大部份的智慧型手機功能仍存在對於本地處理能力的龐大需求。

高通工程副總裁Karim Arabi指出,下一代SoC可堆疊高達3層,且不需TSV即可降低晶片尺寸與提高產能。

長遠來看,高通正在打造仿照人類大腦的神經處理單元(NPU),「因為他們非常靈活且高效率,十分適合用於下一代的行動裝置、雲端運算、巨量資料處理、深度學習以及機器學習,」Arabi介紹。但短期內,高通正擴大其普及的SoC性能以及新型的3DV互連與製造技術。

高通目前正打造兩種基本的 3DV 互連方式類型,並期望能在2016年以前展開部署。這兩種新的 3D 互連包括面對面(F2B)與面對背(F2F)兩種類型。

在F2B 3DV製造過程中,(a)底層的製作方式與2D-IC相同。(b, c, d)為了增加另一薄層,首先在底層上沈積矽薄層。(e)頂層的前段製程(FEOL)可再增加一般的垂直穿孔與頂層觸點。(f)最後在後段製程(BEOL)製作頂層。

rcj_ISPD_3-D_3DV.jpg  
F2F 3DV製程需要晶圓級接合,因而穿孔尺寸必須縮小以符合準確性要求。
(來源:高通)

F2B 3DV製程較容易,因為它並不需要精確接合,而只是在第一層上增加一層矽薄層,利用傳統TSV開始打造第二層。遺憾的是,底層可能利用高達攝氏1,200度的溫度產生,而下一層又得限制溫度,才能免於損壞熔點高達攝氏1,085度的銅互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高通利用鎢在第一層上作為互連,其速度較慢,但熔點溫度高達攝氏5,930度。第二個解決方案是限制頂層的溫度,如攝氏625度可能使PMOS降低27.8%的第二層電晶體約性能以及為NMOS降低16.2%。因此,目前採用 F2B 無法達到理想的3D 晶片,它可能犧牲約37%的性能與41%的功率。

另一方面, F2F 允許兩顆晶片使用銅互連以及最佳化性能電晶體,但Arabi指出,其缺點在於F2F需要較大的穿孔尺寸,從而限制了兩個面對面晶圓接合的準確度。然而,高通認為,利用兩種技術的組合,就能夠在層數不受限制的情況下產生完全最佳化的 3DV SoC 。事實上,透過適當的劃分與平面層規劃,Arabi認為,能夠產生更高速、更小型且功耗更低的 3DV 晶片,而且也能在更低的溫度下作業。

根據Arabi 表示,3DV晶片的最終優勢在於只需在底層才使用最昂貴和最新的節點技術。例如,底層上的CPU、GPU和其它高速元件可能必須以10-14nm技術製造,而在更高層上裝載其他功能較不那麼重要的元件,就可以用較負擔得起的技術進行製造,如28nm。他還預測,良率最佳SoC只堆疊兩層,而針對還需在頂層整合RF功能的客戶,則可採用3層設計。

編譯:Susan Hong

(參考原文:3D Qualcomm SoCs by 2016,by R. Colin Johns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cho San 的頭像
    Shacho San

    真乄科技業的頂尖投資團隊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