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大公司的收購往往錯綜複雜,他們也有自己難以取捨的地方,有經濟、情感、形像等多方面的考量。這次併購會對恩智浦和飛思卡爾各自的產品、目標行業、半導體產業以及競爭對手帶來哪些影響呢?我們目前還不能得到準確答案,但是希望能從對 ​​兩家公司的十大對比中,讓你看出一些端倪。

  OFweek 物聯網訊:這兩年,半導體行業似乎進入了多事之秋,收購戰此起彼伏。就在今年短短的3個月裡,半導體行業並/收購案有:Avago Technologies以6億美金價格收購無線網絡公司Emulex Corp ELX.O,Maxlinear以2.87億美元收購Entropic Communications,Lattice半導體則將以6億美元價格收購Silicon Image。3月初,恩智浦(NXP)以約118億美元的價格併購飛思卡爾(Freescale),合併後的企業價值將超過400億美元。

  大公司的收購往往錯綜複雜,他們也有自己難以取​​捨的地方,有經濟、情感、形像等多方面的考量。這次併購會對恩智浦和飛思卡爾各自的產品、目標行業、半導體產業以及競爭對手帶來哪些影響呢?我們目前還不能得到準確答案,但是希望能從對兩家公司的十大對比中,讓你看出一些端倪。

  1.優勢產品

  恩智浦

  微控制器、射頻、傳感器、無線(NFC)、模擬及電源。

  殺手鐧:NFC、智能卡IC。

  飛思卡爾

  MCU&通信處理器、模擬技術與電源管理、射頻、無線連接、傳感器、軟件和開發工具。

  殺手鐧:MCU&通信處理器(ARM MCU、ARM應用處理器、QorIQ多核處理器、Power處理器、DSP)。

  恩智浦+飛思卡爾

  不難發現,這兩家的產品互補性很強,一個擅長連接,一個擅長處理和控制連接及其帶來的數據。恩智浦和飛思卡爾的專利數都約為10 000,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他們的勢均力敵。而下面的專利“地圖”,會讓你直接感受到他們各自的強項。

  圖1 恩智浦與飛思卡爾的專利“地圖”

  在宣布合併交易時,恩智浦表​​示將出售自家高性能RF產品部門以避免主管機關審查問題,其實是因為NXP將保留原屬於飛思卡爾、技術實力更強的RF部門,而不是他們自己的。如果兩家公司的RF業務合併,將有壟斷全球高性能RF市場之虞,美國與歐洲的反壟斷機構以及中國的商務部將審查這項合併交易。

  重點:微控制器(MCU)

  恩智浦+飛思卡爾後的新公司將在通用微控制器(MCU)市場成為緊追第一大供應商的排名第二的大廠商(如圖2所示),目前恩智浦的微控制器業務規模只有飛思卡爾的五分之一。而VDC的數據則顯示,合併後的恩智浦在該市場的佔有率為17%,第一大供應商瑞薩市佔率則有25%。無論怎麼算,MCU市場都是一個高度分散且競爭激烈的領域,當所有的廠商都採用ARM 核,要做到產品差異化越來越困難。至於具體產品的誰去誰留,真不好說,特別是對於“嚴重重合”的處理器(如基於Cortex-M0/M4的MCU),是保留“親生子”還是“大義滅親”,不妨先湊個熱鬧分析一下。

  圖2 NXP官方提供的MCU市場佔有率排名

  恩智浦

  恩智浦有最廣泛的32位ARM MCU產品組合之一,有多達400多款MCU,並且使用同樣的LPC開發套件。其中,入門級有3個系列,高性能有12個系列,還有基於80C51的8/16 bit MCU(3個系列),用於計量等特殊應用的有三個系列。

  恩智浦微控制器主要的特點:藍牙、CAN、顯示、以太網、電機控制、傳感器處理、USB、無線(基於IEEE802.15.4的無線網絡系統)。

  LPC微控制器的定位是探索差異

  恩智浦基於ARM核的MCU分別有:Cortex-M0+/M0(共124款產品)、Cortex-M3 (共117款產品)、Cortex-M4/M4F (共9款產品)、Cortex-M0&M4F (共55款產品)、Cortex-M0+&M4F(共5款產品)。

  飛思卡爾

  飛思卡爾在ARM MCU、ARM應用處理器、QorIQ多核處理器、Power處理器和DSP都算得上佼佼者。2104年第三季度是飛思卡爾創紀錄的一個季度,銷售額達到2.51億美元。這些還只是工業、通用MCU市場,包括i.MX應用處理器方面的營業額,但並不包括汽車MCU的業務。

  知名的產品系列(包括64 bit&32 bit)有:Kinetis(基於Cortex-M0+/M4/M7)、i.MX(基於Cortex-A8/A9)、QorIQ處理平台(基於Power Architecture和Cortex-A7/A9/ A53/57,網絡)、PowerQUICC處理器(基於Power Architecture,聯網設備)。

  在被問到未來合併後是否會調整兩家公司的ARM Cortex-M微控制器產品線時,NXP CEO Clemmer表示這些細節恩智浦還需要等到合併完成之後再處理,也就是“產品選擇”。在處理器部分,Clemmer先指出飛思卡爾已經有處理器平台,又很快補充:“我認為處理器是一​​個我們應該與夥伴進行合作的技術領域。”

  2.優勢領域

  恩智浦

  涉及汽車、消費、工業、醫療、照明、安全交易、RFID、無線基礎設施、物聯網等諸多領域。

  最牛的:安全交易(2014年總收入11億美元)、汽車(2014年總收入14億美元)。安全和連接的交叉領域將帶來更多的驅動力。在一些新興應用中,安全連接設備領域的增長率是最快的,高達81%,其2014年為NXP貢獻了10億美元。

  飛思卡爾

  涉及汽車、消費、工業、醫療、網絡、智能電網、無線基礎設施、物聯網、電機控制、數據連接、智能能源。

  最牛的:汽車信息娛樂、網絡、物聯網。

  飛思卡爾2014年在全球範圍內的增長主要來自IoT和智能互聯增長的貢獻。其實不管是汽車、網絡產品,飛思卡爾都嘗試把它們往物聯網上去靠攏。從邊緣節點到網關,從數據中心到聯網設備,飛思卡爾為物聯網提供了完整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恩智浦+飛思卡爾

  合併後,其互補的產品系列將是物聯網解決方案的理想選擇,包括安全性、MCU、軟件、連接和廣泛的客戶群基礎。

  重點:汽車

  恩智浦實現汽車互聯

  恩智浦一直專注於汽車互聯上應用,包括:汽車娛樂、車聯網、安全汽車接入、安全V2X通信(車對車信息交互)、雷達。

  NXP在汽車電子上做了些什麼呢?簡明扼要是汽車各個部件都可​​以用的模擬器件,繁雜地來表述就有:收發信機、RF、RFID的可追溯性、計時設備、汽車MOSFET (446 )、音頻放大器、汽車門禁與防盜IC、多媒體、調幅/調頻收音機和音頻、多標準數字收音機(8)、傳感器、汽車照明、分立器件、邏輯、顯示器和儀錶盤。

恩智浦的汽車AM/FM收音機芯片在28台車用音響中有27台選用,客戶涵蓋一階汽車電子供應商與各大車廠。NXP有調諧器與DSP, 一旦飛思卡爾的應用處理器加入,將讓新一代的恩智浦汽車音訊平台成為功能更完整的汽車信息娛樂系統。

  圖3 恩智浦實現汽車互聯

  汽車正從單一交通工具演變成個性化移動信息中心。恩智浦通過實現可靠、安全和高效的車內、車外電子通信,幫助推動這一變化。其在廣播接收、車載網絡和RF加密技術方面的能力已經得到證實,另外還有不斷增加的IC解決方案系列——可用於遠程信息處理、802.11p汽車無線技術和NFC應用。所有這些均得到了領先的邏輯、接口產品、磁阻傳感器、小信號分立器件、固態照明驅動器和標準MOSFET的支持。

  解決方案:汽車照明、自動傳輸、車身控制/中央閘道模組、制動系統、汽車收音機、汽車互聯、電子助力轉向系統、汽油引擎控制、音響本體、儀表組、導航系統、被動無鑰門禁、啟停系統。

  飛思卡爾實現汽車控制和信息處理

  在處理器方面的車用級主打產品包括:Vybrid控制器(基於ARM Cortex-A5/M4,汽車、工業應用)、S32微控制器(4個Coretx-A53核,汽車應用)、MAC57DXXX汽車微控制器(Cortex-M0+/M4/M5,儀錶盤)、i.MX應用處理器(基於Cortex-A8/A9,汽車多媒體)。

  說到汽車信息娛樂系統,i.MX的口碑那在業界是槓槓的,據悉,全球前十名的OEM汽車原廠都使用了飛思卡爾i.MX應用處理器。i.MX已經好幾年前就到第六代了,其他產品系列也在不斷創新。飛思卡爾Kinetis EA系列MCU是Kinetis汽車系列中的第一款產品,它專為中國市場開發。此外還有專為汽車儀表板打造的三核MAC57D5xx以及非常優秀的車用視覺SoC(S32V)。

  恩智浦+飛思卡爾

  合併之後的恩智浦將會成為“無人能及”的全球第一大汽車半導體廠商。根據兩家公司在汽車半導體市場的佔有率來計算,合併後的恩智浦與飛思卡爾將成為一家在2014年營收總計40億美元的廠商,比排名在後的瑞薩(Renesas)還至少高出10億美元。

  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恩智浦與飛思卡爾的汽車芯片業務最大不同之處,是前者聚焦連結界面與安全性──主要應用是連網汽車直接暴露在外的區域,而飛思卡爾的強項則在於引擎控制與傳動動力系統​​。IHS Technolog車用半導體市場首席分析師Luca DeAmbroggi表示,兩家公司的結合將能為各種高成長應用提供完整汽車半導體解決方案,包括汽車信息娛樂系統、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車用連網技術,以及車內安全技術、混合動力/電動車等熱門新領域。

  恩智浦與飛思卡爾也都在推動連網汽車安全性技術的問題。飛思卡爾的安全性是以軟件技術實現的;恩智浦則是開發硬件的安全性,所利用的就是恩智浦擅長的身份識別與金融卡安全晶片技術。此外飛思卡爾的雷達技術很強,恩智浦在今年MWC也宣布開發了一款CMOS製程小型雷達晶片,除了飛思卡爾的雷達方案,汽車業者現在也能為車輛添加數個小型雷達系統,增強車輛安全性。

  合併之後,NXP在汽車半導體領域有著“舍我其誰”的氣派了,不單在量上,相信質也會有更大的飛躍。

 

  圖4 NXP提供的預計合併後的汽車半導體市場佔有率

3.朋友圈-開放的模式

  你可能每天都在刷微信的朋友圈,每個人看朋友圈的目的並不一樣,但是都是懷著開放的心態在玩轉朋友圈。公司也是一樣的,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終結,沒有永遠的敵人,哪怕在某方面存在競爭,只要有好機會,誰也不會拒絕合作。因此“生態系統”這幾年常常在半導體等科技公司中被提及,其實就是他們的朋友圈,大家互相合作,構造一個生機勃勃的生態系統。

  恩智浦

  就在去年,NXP選擇了與騰訊、阿里巴巴、谷歌、百度、中國移動這類公司掛鉤,推廣其NFC技術在智能家居( 物聯網的重要一環)中的應用,NXP將聯合產業鏈合作夥伴推出全新智能家居套件。此外,NXP MCU的解決方案也嘗試與生態系統中其他成員合作。例如NXP新MCU配套的開發板LPCXpresso54102就與博世、Maxim展開合作。

  飛思卡爾

  飛思卡爾龐大的圈子,飛思卡爾一位高層曾經表示,飛思卡爾每年花大量的錢在標準和生態圈、不同聯盟的建設中,例如,與穀歌一起建立的物聯網聯盟Thread。光從每年FTF的參會企業就能看出飛思卡爾朋友圈的龐大了。收購前,飛思卡爾曾打算與雲服務公司開展合作。例如飛思卡爾第一款基於模塊的產品——用於物聯網的Wi-Fi模塊。這是飛思卡爾與高通一起開發的,為的就是打破閉塞的模式,提供開放的平台。

  恩智浦+飛思卡爾

  當然NXP和飛思卡爾也有一些共同圈子,例如ARM針對物聯網建立的生態系統:mbed。在2011年,NXP和飛思卡爾還與博通一起創建了OPEN聯盟(One-Pair Ether-Net),以促進基於以太網的汽車互連的廣泛採用。

  以上簡單的介紹也能看出大家共同的目的——物聯網,物聯網的一大特點正是開放,而物聯網競爭的重要一環是協議、標準​​的競爭,在完成合併以後,如何有效地整合“朋友圈”,支持更多的標準和軟件,把它們變為“利器”,對於NXP也是一個考驗。

  4.軟件服務和解決方案

  軟件服務和解決方案這一點與上面提到的“朋友圈-開放的模式”是密不可分的。半導體產業特別是智能器件的一個大問題是,如何從開放軟件和工具價值取得報酬。未來,芯片+軟件服務以提供差異化是半導體公司提高自身價值的一個不錯選擇。

  恩智浦

  目前,NXP的設計工具、模型和測試數據主要針對其模擬器件,例如LED驅動器設計工具。不過,NXP也開始提供了總體“一站式”解決方案(基於其MCU),其多達400多款MCU都使用同樣的LPC開發套件。其集成度高,能為設計人員提供構建應用所需的一切。此外,能快速完成從評估到實現最終產品設計,簡化設計並降低風險,客戶不用擔心複雜問題,能把精力花在終端產品上。

  飛思卡爾

  近幾年,飛思卡爾將更多焦點集中在軟件解決方案以及相關合作夥伴,這些年來已經助力該公司取得更多佔率率。例如,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全新的飛思卡爾專屬MCU開發平台——MAPS四色板系列。其實飛思卡爾的成長曾經受限了幾年時間,就是因為沒有適當地培養從Mertowerks收購的軟件與工具資產。飛思卡爾有眾多的軟件開發工具、硬件開發工具,以及針對不同應用、不同器件、不同內核,甚至不同內部模塊外設的軟件包(如算法)。知名的軟件有Kinetis Design Studio、面向網絡設備的VortiQa軟件、CodeWarrior開發工具。在飛思卡爾官網上看到,軟件有近4 000種。

  恩智浦+飛思卡爾

  恩智浦是否能持續投資軟件與工具解決方案,能否把飛思卡爾的運算專長添加至NXP安全與(無線)通信技術陣容,以推動物聯網(IoT)應用,對於未來合併後的公司將會非常關鍵。有分析師就對此表示擔心:VDC分析師Rommel認為,若恩智浦未能保持飛思卡爾在軟件方面的專注,將會有“潛在不利”。但記者相信恩智浦是有意願去注重軟件解決方案的。

5.在中國的影響

  恩智浦

  恩智浦與大唐一起建立汽車半導體公司,與中國國有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北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JAC Capital)設立合資企業,持有中國蘇州日月新半導體有限公司40%股份,持有中國上海先進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27%股份。在中國廣東、高雄縣、上海、蘇州有封裝測試廠。

  飛思卡爾

  飛思卡爾長期堅守對中國的承諾——在中國定義、設計和生產。飛思卡爾在中國有5個研發中心,其中4個是針對MCU研發建立的。此外,在天津建有全球最大的封裝測試工廠,擁有超過3 000名員工。MCU在天津工廠的產能佔比最高,飛思卡爾全球90%的MCU產品在天津工廠進行封裝和測試。事實上,飛思卡爾低功耗的技術突破很多都來自中國。目前在中國已設有16個銷售辦公室。

  恩智浦+飛思卡爾

  記者看來,而飛思卡爾在中國更專於“智”,NXP傾向於“造”,合併之後,能否在中國實現“智造”呢?

  6.大學計劃

  恩智浦

  無官方數據。

  飛思卡爾

  30多年來,飛思卡爾已與全球650所高校建立合作關係。飛思卡爾從1994年起便與國內大學在技術培訓應用研究方面有合作。目前已在包括清華、復旦在內的很多高校中建立了實驗中心。飛思卡爾協辦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其知名度相當高,每次都能給大家帶來驚喜,無形中培養了無數汽車電子人才。每年就有超過一萬名學生通過學習飛思卡爾先進的產品及開發工具獲得專業培訓並且取得實際操作經驗。

  恩智浦+飛思卡爾

  大學計劃是費時費錢的,而飛思卡爾的大學計劃(中國區)在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時規模並不算小,NXP是接收飛思卡爾大學計劃的理念,堅持耕耘中國高校和多年的“小車大賽”,還是會出於經濟利益讓其戛然而止?有待正式合併後見分曉。

  7.分銷商

  共同代理恩智浦和飛思卡爾的國際授權代理商有以方案和物流著稱的安富利科技、艾睿電子,還有以小批量、社交推廣聞名的貿澤電子、歐時和易絡盟電子,也有國內廠商周立功。這六家公司推廣恩智浦和飛思卡爾的汽車電子方案、開發板和芯片都會有合力了。以中國的周立功為例,去年飛思卡爾和周立功單片機合作推出i.MX ARM9 開發板“零利潤”項目取得空前成功,直接“秒殺”。而周立功長期與恩智浦有很好的合作。

  合併以後,分銷渠道更廣。但代理商渠道和增值分銷商渠道可能會有大的調整,最大可能是授權代理商收購增值分銷商和第三方設計公司。

  8.生產基地

  晶圓製造廠6家:漢堡、吉林、曼徹斯特、奈梅亨(2家晶圓廠)、新加坡。

  封裝測試廠6家:曼谷、卡布堯、廣東、高雄縣、芙蓉(Seremban)、上海、蘇州。

  飛思卡爾

  3個晶圓廠: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兩個)、亞利桑那州--錢德勒。

  2個組裝測試廠: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國天津。

  恩智浦+飛思卡爾

  合併後,在歐洲和美國的工廠形成了地域互補,相信不會有太多變數。而他們在東南亞特別是中國的封裝測試廠的命運就不一定了,特別是如果新公司放棄一些產品系列。當然,考慮產能的問題,目前肯定不會動。

  9.買賣

  這樁買賣新聞一出,就有人說“由於飛思卡爾的網絡處理器以及恩智浦的標準元件產品等部門,似乎並不屬於恩智浦所聚焦的'更智慧的世界所需的安全性及連結性'範疇,可能被賣。”不過NXP CEO Clemmer在日前表示:“如果它們的表現一直很好,我們或許還是會妥善保留。但也不排除放棄上述兩個部門的可能性,如果它們能以最合理的價格出售的話。”

2014年,NXP研發費用為7.63億美元,飛思卡爾則高達8.46億美元雖然NXP CEO Clemmer公開表示不會裁減任何正在進行中的研發項目,但是在合併的公告中談到兩家公司合併之後能節省約12億美元的研發成本,說不裁員也不太可能,目前,恩智浦和飛思卡爾的員工人數分別為2.3萬和1.7萬。上週完成合併的Cypress Semiconductor與Spansion計劃裁員1600人就是前車之鑑。

  10.地位

  以最新的2014年各家公司初步市佔率統計數據計算,恩智浦與飛思卡爾合併後的新公司年營收規模將超過100億美元,將會成為全球第九大半導體供應商,超越年營收各約73億美元的意法半導體與瑞薩電子,不過仍會落後德州儀器(TI)與東芝(Toshiba);而回顧過去:“兩家公司在過去兩年(2013~2014)的成長表現都高出整體市場。在那之前,他們的成長表現至少自2008年起都是低於整體市場成長率的。”

  圖5 IC Insights統計的2014年半導體公司排名

  最終,恩智浦+飛思卡爾後的成長率是否能超越產業平均表現,還是得賭一把。關鍵看是否能成功整合彼此廣闊而復雜的類比、混合信號與數字產品線,以及各自擁有的區域市場。即整合那些市場定位和性能類似的產品,以及之前彼此都重視的市場(如物聯網 )如何差異化發展。

  NXP收購飛思卡爾的新聞應該是2015年半導體行業最震撼的了,如果今年還能有更勁爆的收購案,那半導體行業今年就太過熱鬧了。當然,我們也能看到,在中國官方宣布大力扶持集成電路產業以來,中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公司都拿到了金額不菲的基金去收購國外IC公司。NXP都能“娶了”飛思卡爾,半導體業還有什麼不可能呢?

  物聯網、網絡安全、便攜和可穿戴式應用、互聯汽車這4大因素正在對NXP產生深遠影響,相信今後恩智浦會不斷在實現“智慧生活、安全連結”的目標上積極進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