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MoneyDJ的報導,根據德國的研究,新建造的太陽能、風力發電廠產生電力的成本,最多可降低至核能發電新廠房的50%。民眾因此不用擔心改用可再生能源會導致電價攀高。

德國智庫Agora Energiewende上週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若將英國預定2023年落成的核能發電廠發電費用,以及德國政府2013年對太陽能、在岸(onshore)風力發電、離岸(offshore)風力發電的再生能源回購電價(Feed-in Tariff)加以比較,則可發現若將這些發電廠啟動35年,則在此期間英國核電廠平均每年的發電費用為每一千度電(MWh)112歐元,高於德國太陽能發電廠的73歐元(比核電廠便宜34%)、德國在岸風力發電廠的56歐元(比核電廠便宜50%)以及德國離岸風力發電廠的95歐元(比核電廠便宜15%)。

另外,若加計天然氣(可支援高峰電力需求)的成本,每年的可再生能源(即太陽能、在岸風力發電)費用也低於產生相同電力的核能費用。統計顯示,以太陽能、在岸風力發電以及天然氣產生電力的成本,約較核電與天然氣發電便宜21%。隨著可再生能源成本愈來愈有競爭力,相信兩者之間的價格差距也會進一步拉大。

根據歐洲可再生能源顧問機構Eclareon 3月20日發表的研究報告,以單位發電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 LCOE)來看,德國、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已經實現太陽發電成本與傳統發電成本相當(grid parity)的夢想。

不過,Eclareon指出,「grid parity」的成本計算牽涉到許多變數,例如安裝、維修費用、太陽能面板的延續時間以及法令規定等等。也就是說,現在仍有許多因素讓太陽能發電成本難以壓低。

舉例來說,巴西、墨西哥政府允許安裝太陽能系統的消費者把過剩電力轉送入國家電網、以供未來之用,進而提升民眾的安裝意願。相較之下,西班牙最新法令卻對太陽能發電自發自用加收費用、且民眾家中送入國家電網的過剩電力也得不到補償,這壓抑了市場發展。

Source:MoneyDJ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