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穿戴式科技產品發展如火如荼,舉凡一般電子錶到監測生理資訊的電子裝置,甚至近期吸引眾多目光的Google智慧眼鏡,以及可與手機連線的智慧手錶等均陸續問世,然而,這些造型酷炫精巧、使用電池供電的穿戴式產品背後可能衍生出諸多安全問題。UL公司亞太區高科技事業工程部總監蔡英哲從安全與無線充電的角度,針對穿戴式產品安全與未來發展提出解決方案。

根據Gartner預測報告顯示,到2016年,穿戴式智慧電子產品的市場產值至2016年將上看100億美元,吸引各家大廠紛紛推出新的智慧型穿戴式產品,為符合人體配戴,產品越做越精細小巧,如電影鋼鐵人一般把眾多智慧科技穿戴在身上不再是夢想,加上為滿足消費者隨時可充電的需求,未來無線充電也將大舉獲得穿戴式電子設備製造大廠採用,安全性將是隨之而來的重要議題。

穿戴式裝置牽涉到的安全問題

蔡英哲指出,拆解這些穿戴式電子產品的各零部件可以發現其實對人體處處充滿危機。以智慧眼鏡為例,鏡架若採用金屬材質,運作過程中所產生的熱,很容易藉由金屬更快地導熱到人體皮膚,就容易產生熱的危險,因此標準規定,若要長時間穿戴在人體的電子產品,金屬表面溫度不可超過48℃。

此外,金屬若有銳角就存在穿刺皮膚的危險;喇叭耳機存有輻射音波疑慮;耳機音壓不穩或長時間過大可能對耳膜造成傷害;電池是熱源與能量源就有熱與火的危險;產品附加的LED燈是否會對人眼或皮膚造成的傷害;上網視訊通訊傳輸功能就牽涉隱私安全問題;甚至若邊開車邊使用智慧眼鏡是否涉及違反交通安全法規…等,這些安全問題皆是製造商在開發產品,也是消費者使用穿戴式電子產品時必須逐一考量的重點。

提升穿戴式裝置安全的重要標準規範

由於穿戴式電子產品隱藏了許多安全性問題,目前國際與國內的相關標準包括:針對資訊類產品的CNS14336-1和UL 60950-1;影音類產品的CNS14408和UL 60065;評估LED光源及光源系統之光生物安全的CNS15592和IEC 62471;最新資訊影音類產品標準的UL 62368-1;針對電池芯的UL 1642、攜帶型電池包UL 2054、攜帶型電池的CNS15364和IEC 62133;最大音壓量測方法及限制考量的EN50332。其中CNS為國內的標準。

在設計端就融入安全考量是未來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製造商必須注意最新的安規標準趨勢,這將直接影響未來的產品研發,為迎合科技產品生命週期及融合各項功能的特性,未來標準 IEC / UL 62368-1 推廣的是防止潛在危險的產品設計概念,即從設計初期就把所謂熱、導電、化學、火等危險源先找出來,並對人體進行適當的保護,避免危害的發生,也因此製造商必須將各類安全問題在產品設計初期就考量進去,相較於傳統安規,更有助於確保產品的安全。

無線充電新契機

另一方面,探討穿戴式電子產品延伸而來的熱門議題 – 無線充電,由於穿戴式裝置設計較精巧,相對的內部電池無法太大,電容量也因此有限,能隨時透過無線傳輸充電成為必要需求,這也給予無線充電技術新的市場契機,未來穿戴式電子產品勢必將導入無線充電技術。

現階段無線充電技術有三大聯盟--WPC、A4WP與PMA,分析各聯盟的會員組成國家與產業,市場呈現三強鼎立狀態,但目前僅WPC有相關產品問世。UL與各無線標準聯盟皆有合作,不僅已是 WPC 認可的實驗室,明年初UL將成為 PMA 全球第一家認證實驗室,協助製造商把關安全與裝置互容性。

從數據來看,WPC因商品化落實地快,會員數在短時間快速成長,觀察今年7月到9月約兩個多月的時間,認證品幾乎呈現翻倍成長。而PMA聯盟則走消費者通路模式推廣,在美國星巴克與機場、歐洲麥當勞與機場,都可以看到相關的應用。而A4WP 正發展第二代共振式充電技術,期望拉長充電距離,若能快速落實,將是穿戴式裝置的最佳應用。

當前的無線充電安規標準 – UL 2738

無線充電技術現在可區分為磁感應充電與共振式充電兩種,針對不同產品屬性,預期未來各有其發展市場。目前UL針對低功率無線充電器已擬定安全標準 UL 2738 ,這主要是針對以電磁感應技術為主低功率的接收與發送產品。另針對共振式技術,由於目前尚未有產品問世, UL將持續觀察並與業界探討相關技術發展,而UL正著力發展的電動車無線充電標準草案 UL Subject 2750 ,其正是屬於共振式技術的安規標準。

無線充電是未來的大熱門應用,UL 除積極參與全球相關無線聯盟的標準制定,亦將持續聯合相關單位與產業製造商,共同制定規範以提升無線充電的安全性,進一步推動處處可無線充電的願景。

資料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