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乄科技業的頂尖投資團隊
目前分類:開發新能源/材料/防生技術 (1032)
- Dec 07 Wed 2016 22:20
2016/12/07 Photonic Water
- Nov 25 Fri 2016 21:09
2016/11/25 金字塔形microLED為量子運算產生糾纏光子
愛爾蘭丁鐸爾國家研究所(Tyndall National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採用可擴展且相容於代工廠的微影技術製程,設計出金字塔形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LED),可望為量子運算產生作用與狀態相關聯的糾纏光子。
- Nov 13 Sun 2016 21:51
2016/11/13 Large Number of Atoms Trapped In an Array Bolsters Quantum Computing
- Nov 06 Sun 2016 16:24
2016/11/06 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的物理學家驗證「光束牽引」
喜歡科學幻想嗎?在《星球大戰》,帝國利用牽引光束捕捉傳奇飛船「千年隼」號(Millennium Falcon)。《星艦迷航記》(Star Trek) 中,「企業號」星艦(USS Enterprise)使用牽引光束脫離困境。
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的物理學家近日驗證了「光束牽引」(也叫「牽引光束」)不是科幻,而是可以製造出來的有用工具!
紐約大學說,該校的戴維·格里爾(David Grier)教授不僅是物理學家,還是科幻迷,他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內找到製造光束牽引的方法,因此距離像科幻中那樣的實際應用已經不遠。
格里爾教授在一個影片中說:「我們的研究組最近感覺有點光芒四射了,因為我們發明一種牽引光束。我們用這種叫法,緣於這種技術和《星艦迷航記》有關。科幻正在變成現實。」
他解釋,牽引光束實質是一種波,可以和水波相比。很多人都熟悉水波,都知道波浪可以推動物體。
格里爾教授說:「如果來到海灘,水波會展現力量,將人推走。」
牽引光速正是利用這一作用力的原理,去推拉物體。格里爾教授表示,目前的牽引光束所能牽拉的物體很小,距離也非常短,僅僅為一毫米的1000分之一而已,但是這已經足夠證實光具有牽引作用。
光,通常在我們的眼中僅僅是亮的感覺,似乎沒有重量,沒有力量。實際上,光不是我們感覺那樣簡單。光是一種物質,也是一種波動,是非常複雜的。紅光和綠光有微妙的差別;紫外線是肉眼看不見的光;無線電波也是一種光。
愛因斯坦曾在一百年前認為光同時具有粒子和波動性兩種性質(即「光的波粒二象性」)。當時物理學家們幾乎都不理解,但1919年的光電效應試驗證實了愛因斯坦是正確的,之後他「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論被轉化為電視機等各種產品。
因此,牽引光速不是無法理解的東西,利用光所含的這種潛在運動能量既可以實現拉動物體。格里爾教授說:「現在我們還不能牽動一艘戰艦,把它從太空中拖來。但是,一旦突破厘米,就會達到米,進而變成千米。這就是我們目前的研究方向。」
格里爾教授介紹,他們正在與美國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中心合作,開發長距離牽引光束,其有效作用範圍可能達數公里之遠。因為太空中沒有空氣微粒影響光束等因素,所以更容易達到長距離牽引物體如飛船的應用目標。
「我是《星艦迷航記》的粉絲。急不可耐地想對比一下,看看我們實驗室所做的與科幻中的事情,及那些60年代所夢想的東西之間有什麼差異。」格里爾說:「結果發現《星艦迷航記》所想的事情會在2200年、2300年實現。」
資料來源: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 Nov 03 Thu 2016 22:17
2016/11/03 數據中心及其它應用領域的矽光子器件及市場趨勢-2016版
- Oct 29 Sat 2016 23:12
2016/10/29 Silicon Photonics for Data Center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2016
- Oct 20 Thu 2016 20:54
2016/10/20 奈米新材料MXenes為行動裝置提供更好的EMI保護
隨著電子和電路在許多不同的系統和裝置中變得越來越普遍,從蜂巢式手機、平板電腦,以及甚至是電視和網際網路電纜而來的電磁輻射量日益增加,導致電磁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Drexel University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與韓國科學與技術研究院(KIST)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MXene的薄塗層在EMI保護方面比銅或鋁的效果更好。
- Oct 08 Sat 2016 15:16
2016/10/08 美國國家實驗室開發出全球最小電晶體管僅只有1納米。
- Sep 30 Fri 2016 21:22
2016/09/30 石墨烯的測試挑戰
- Sep 24 Sat 2016 22:37
2016/09/24 Graphene key to promising treatment for spinal cord injuries
- Sep 24 Sat 2016 11:07
2016/09/24 上海交大研究團隊在懸浮芯片製備及應用領域取得突破
- Sep 22 Thu 2016 18:37
2016/09/22 印度研究人員讓魚鱗變身能量採集器
- Sep 21 Wed 2016 21:13
2016/09/21 OID沉積技術可望實現客製化磁感測器
當今的磁感測器應用無所不在。他們可以用於測量車輪的旋轉速度,為汽車實現防鎖死系統;讀取固定磁碟上的資料,以及偵測金屬元件上的細微裂紋。各種可能的應用極其豐富,同時也需要個別的感測器設計,才能為所有的這類應用進行測量。
這種感測器由交變磁層與非磁層的微結構堆疊組成,每一層的厚度僅幾奈米(nm)。在外部磁場的影響下,這些堆疊的電阻值持續發生轉變。儘管巨磁阻效應徹底變了感測器,仍然留下了一個問題:感測器所在的磁場強度正從某種狀態切換至另一個固定值。
- Sep 20 Tue 2016 20:46
2016/09/20 新型無機半導體具有DNA的雙螺旋結構
- Sep 10 Sat 2016 14:04
2016/09/10 首次太空DNA測序與地球上的結果“完美匹配”
- Sep 10 Sat 2016 13:47
2016/09/10 太赫茲成像技術可以看穿3D IC 堆疊層
- Sep 08 Thu 2016 00:42
2016/09/08 Meteorites Offer Insight Into Ion Bombardment on Nanoscale
- Sep 08 Thu 2016 00:21
2016/09/08 Carbon Nanotube Transistors Finally Outperform Silicon ?
- Sep 04 Sun 2016 01:16
2016/09/04 The jaw-dropping promise — and brain-twisting challenge — of quantum computing
- Aug 31 Wed 2016 22:05
2016/08/31 美國量子計算芯片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據科學技術部官方微博銳科技30日消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發人員研製出一款量子計算原型芯片,可用於實現量子位元的離子阱和激發量子態的激光光路集成在一起。
這一成果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 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