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專家表示,“很多企業都說自己的產品供不應求,其實這是國內企業的一種策略,以穩定客戶和投資者的信心。產品只要出廠,企業就把它算入出貨量,搞得全世界都以為中國光伏產業必須擴大產能,其實好多產品都滯留在港口,根本就沒有售出”。 


今年上半年,國內光伏企業已經感受到歐洲市場迎面刮來的凜凜寒風。尚德集團辦一位陳姓負責人透露:“光伏產業的嚴冬已經來臨,不好說具體什麼時候會結束。誰熬過這個寒冬,誰就將擁有春天。” 


“上半年的形勢是不太好。現在的整個國際市場變得不太明朗,因為國外的政策在調整,所有光伏行業都在等政策落地。”任奉波如此解釋此番寒流侵襲的原因。 


德國撤銷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補貼的額外削減計劃,以及接下來有可能出台的一些其它措施,都不大可能刺激德國的光伏裝機容量實現明顯改觀,相關企業不要對此期望過高,必須抓緊時間調整銷售市場。 


因此,有業內專家表示,日地太陽能在這個時間段擴大產能是有風險的。大家都在擴產,哪有那麼多市場吸納那麼多產能?江浙地區有些企業的排空率已經為零了,庫存壓力越來越大。 


“這又會是一次行業洗牌。”該專家說,國際市場不僅要求光伏產品價格下降,而且對質量的要求更高。 “很多光伏企業推出10年質保,25年使用壽命的質量保證,一般小企業是做不到的。”只有那些有品牌效應、有穩定銷售渠道的企業才能活得更好。 


產能過剩是業內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但客觀地說,今年已經出現階段性的產能過剩,擴大產能可能意味著更多的庫存和虧損。不擴大產能又意味著整體競爭力下降,可能在價格戰中一敗塗地,停產則會死得更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