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省石林景區附近,有座規劃總​​裝機容量為166MW、總投資為91億元的光伏電站,這便是曾被稱為“亞洲最大光伏電站”的昆明石林太陽能大型並網光伏實驗示範電站。項目分為科普區和實驗示範區兩部分工程,分別由雲電投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和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投資建設。

    去年4月,科普區和示範區工程分別完成其一期10兆瓦項目,由此實現了昆明石林太陽能光伏並網實驗示範電站一期20兆瓦工程(這一併網裝機容量在當時亦位居亞洲第一光伏電站之列)的正式投產。現在已經過去一年有餘,這個項目運作情況如何記者進行了實地走訪。

    記者首先來到了位於石林景區東北方向8公里左右的北小村科普區光伏電站。甫入電站,漫山遍野的青灰色光伏電池板陣便映入記者眼簾,看上去很是壯觀。該電站業主單位雲電投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文女士向記者解釋說,他們的光伏電池板之所以設計成青灰色,是為了與電站所處石林地區的山石相協調一致,以達到美觀和保護生態的效果。

    這一特點,在位於北小村電站東南方向僅6公里處的老挖村試驗示範區電站也有所體現。據負責該電站具體運營管理工作的華能石林光伏發電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陳亮州介紹,“有一次開車在站裡巡查,還親眼看到一對長有毛茸茸尾巴的銀灰色狐狸。”說到這些,陳亮州面露喜色。

    據悉,石林地區是昆明市太陽輻射資源較好的地區之一,年平均日照小時數2193.1小時,年平均輻射量約5355.44MJ平方米。這兩個光伏項目充分利用了當地的太陽能輻射資源。

    在北小村電站控制室,記者註意到電子屏幕上顯示的電站運行數據。信息顯示,自去年7月28日該10兆瓦工程接入石林110千伏變電站開始,截至今年6月28日10點35分,該電站累計發電量為1351萬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5萬噸。

    陳亮州還告訴記者,目前,老挖村光伏電站也已實現日均6000千瓦時的供電量,可滿足2000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雖然有著不錯的運行業績,但並不足以說明他們已找到成功的市場運作和盈利模式,而這一切源於當初上馬項目時的未批先建。

    “當時省發改委說讓我們盡快建起來,國家核定一個價格,不足的部分再由省裡補貼,但是等項目建好後不光沒有拿到國家發改委核定的合理上網電價,就是所給政策補貼資金也少得可憐。”文女士透露,在政府補貼扶持資金方面,2009年,他們通過財政部、住建部實施的《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獲得了2320萬支持資金,但是他們僅拿到了1300萬,因為其餘部分資金被卡在財政部和石林縣財政局,並表示在項目通過驗收後再撥付。此外雲南省發改委給予了400万貼息和100萬啟動資金的資金扶持,雲南省工信委給了80萬新型工業化項目補貼。然而,這些資金對於總投資達3億元的一期項目而言,無異於杯水車薪。

    揮不去的“電價陰霾”

    “盈利性”的陰霾一直籠罩著昆明石林太陽能大型並網光伏實驗示範電站。

    記者通過查閱相關報導了解到,在2008年底電站開建之初,這兩個總規模為166兆瓦的光伏電站分別計劃在18個月和22個月之後完工,即2010年6月和2010年10月建成投產。但時至今日,兩個電站僅在去年4月完成了一期各自10兆瓦的項目,後期項目何時開建和完成尚遙遙無期。

    “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電價。”文女士向記者抱怨,他們目前所發電量的上網電價僅為0.33元度。

    據文女士介紹,從項目經濟分析看,如果只建設10兆瓦,上網電價低於3元,項目就要虧損;如果連續建設完成66兆瓦實現規模效益,電價成本則有望控制在1.5元度內。但即使實現了1.5元以內的成本,與目前的實際上網電價相比,兩者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由於上網電價較低,現在電站每月虧200多萬,一年虧2000多萬,照這樣下去,不要說後面的二、三期工程,就是​​目前正在運作的項目也最多5、6年就垮掉了。”北小村科普項目工程師吳先生對記者說。

    該項目業主雲電投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向本報提供的材料稱,電價不明朗導致企業融資困難,雖與多家銀行商洽,但因為沒有明確電價致使銀行無法預測公司現金流而不予放貸。“目前10兆瓦工程全部用股東的資本金和委貸(由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等委託人提供資金,由金融機構根據委託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發放的貸款——編者註)完成,後續工程資金缺口大,嚴重製約了本項目後續工程和科普建設的順利推進。”前述材料如是表述。

    作為老挖村試驗示範項目業主單位代表的陳亮州表示,目前光伏電站發電按照0.33元度售出,遠低於2元多的盈虧平衡點電價。他認為,與新疆、青海西北荒漠化地區免費提供給光伏電站業主土地不同,雲南地價太貴了。記者從雲南省石林縣發展改革局獲悉,兩家光伏電站購買土地價格均為4.9萬元畝。這意味著僅老挖村光伏電站一期項目需佔用的448畝石漠化土地要支付2200萬元的地價,而這期項目總投資為2.8億元,僅地價一項就佔去了總投資的將近一成。

    老挖村光伏試驗示範項目的一名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華能瀾滄江集團在雲南水電項目盈利情況很好,但在這個光伏項目上卻嚴重虧損,可以說是華能正在拿水電項目上的盈利來彌補光伏項目的虧損。

    始料未及結果的背後

    對於石林縣光伏項目的危難處境,石林縣發改局副局長段宏波感覺有點始料未及。“當初為了引進這個項目,發改局做了大量工作。為陪專家做項目可研和勘查地形,我們曾經進山很多遍,從早上就背乾糧進來,一直工作到下午4、5點鐘,沒想到做成現在的結果。”看起來身材纖弱的段宏波回憶當初,神情悵然若失。

    “如果成本再高一點,能把電價給到兩三塊錢,項目業主就感興趣了。如果確實給不了,可以實行政策和用戶共同補貼的政策,即光伏電站每發一度電,可以由政府補貼一部分,再由電力市場用戶補貼一部分。”段宏波提出了她的建議。

    據本報了解,雲南省發改委為落實石林光伏項目上網電價政策也開展了不少工作,但並未獲得實質性進展。

    早在2009年12月北小村項目首個發電單元正式並網後,雲南省發改委便向國家發改委上報了申請電價的請示;目前,雲南省發改委已兩次上請國家發改委批复上網電價,但至今未果。

    北小村科普項目提供的材料,呼籲國家相關部門對本項目進行66兆瓦工程整體電價批复,使石新公司能夠盡快獲得銀行融資,完成項目建設規劃,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看來,國家發改委對其進行電價批复的可能性極小。“地方政府在上馬光伏等新能源項目時,過於追求大規模,而缺乏對國家總體規劃的充分考慮,由此導致未批先建等問題較為普遍。”孟憲淦指出,雲南石林光伏項目就是個具體案例。

    雲南太陽能協會某負責人對本報表示,這個項目當初規劃得有點不切實際。“既然是科普示範項目,就沒必要搞這麼大。”該負責人指出,目前光伏發電成本很高,在沒有政府扶持資金和很好電價政策的情況下,不宜把項目規劃做得太大。

    “這件事對我國地方政府發展新能源產業也是個教訓,不能因為一味追求政績而把項目規模做得太大,動輒亞洲第一、全球最大,這並不是好事。”該負責人同時建議,我國應該學習歐美等發達國家,根據支持資金總量合理安排佈局新能源項目,這樣可使項目規劃做得更加科學合理。

    孟憲淦最後提出,地方政府在製定光伏等新能源發展規劃時,要按照國家總體規劃的目標和規範來製定,以避免自發盲目。此外,規劃制定後,不僅要經過同級政府的批准,還要報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和電力監管部門備案。這樣才能推動新能源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