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中國太陽能產業的優勝劣汰,即將席捲行業全國各個角落。


  從6月1日開始,國家質檢總局將啟動全國范圍的太陽能電子組件質量大檢查,清理並淘汰產品質量不過關的廠商。 “大檢查可能會延續一個季度甚至半年的時間。2012年太陽能光伏產業,將面臨重大的變革格局。”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協會秘書長朱翠漢說。


  由於中國太陽能市場疲軟,造成下游產業鏈壓力加大,很多尋求短期效益的太陽能產業企業很可能快過不下去了,即將被淘汰。太陽能產業市場已經進入到買方市場,注重產品質量,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


  瘋狂追逐


  江蘇和浙江,中國太陽能產業兩大發展基地。 江蘇的企業規模相對較大,浙江的太陽能企業則是以量取勝。 而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投資方向多來自民間。


  在全國太陽能產業省份中,江蘇可謂是強省,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太陽能產業基地。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魏啟東教授介紹說,江蘇太陽能產業起步早,初步估算目前已成長為擁有700多家企業、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的新興產業,形成了從高純矽、矽棒、矽片、電池到組件生產的完整產業鏈。 2010年江蘇省光伏產業實現產值1988億元,同比增長81%.


  來自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浙江省共有176家太陽能光伏企業。 除矽礦產冶煉、系統集成外,在多晶矽、矽棒生產,矽片切割、太陽能電池板和組件生產、光伏電池應用等方面均有涉及。


  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協會秘書長朱翠漢稱,“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最為旺盛的時期是在2009年,也是太陽能組件利潤空間最大的時候,那時只要組件生產出來就能賣掉,而且毛利可達30%左右,但現在的毛利只有10%-15%.”朱翠漢說,這些新增企業​​的老闆來自各行各業,有做五金的,有做服裝的,還有做電子化工的。


  浙江寧海是浙江一個太陽能產業重地。 2005年年底,一直與尚德電力有業務往來的寧海縣日昇電器有限公司開始涉足太陽能產業,在先後投資幾千萬元組織研發後,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形成了75兆瓦的太陽能電池生產產能。


  “日昇”可謂是一成功的典範,由此帶動了寧海民營資本對光伏產業的投資熱情。 據了解,一年左右時間,寧海的民營產業資本蜂擁而入,得裕太陽能、家良光伏海益矽金等企業的光伏項目投產。


  在浙江紹興一直從事印染、化纖和織造的傳統加工型出口企業--龍柏集團,在2008年左右進入到太陽能光伏產業領域。


  “成功者畢竟是少數。”一位業內人士直言,在浙江的光伏企業中,接近一半的企業是2010年9月後成立的。 這與當時光伏出口形勢大好有直接關係,嗅到商機的浙商從這時開始進入到光伏的隊伍。 “這些企業的投資規模都不大,一條光伏組件生產線在100多萬元,基本上就是一個流水線加工廠。”


  朱翠漢說,受近期光伏組件利潤下滑影響,目前這些企業已感受到了壓力,而且這種壓力越來越嚴重,主要是光伏組件的利潤空間已經越來越小。 激烈的行業競爭,讓部分小企業面臨無單可接的困境,這與光伏企業老闆們的投資初衷大相徑庭。


  這是一股加劇行業競爭的有生力量,但原來的門外漢如何專業化還需要探討。


  “小企業大量湧入,產品的質量保證體係就會受到影響。它們追求短期利益,不考慮長遠,因此對整個產業來說產生了不利影響。”魏啟東說。


  對於太陽能光伏行業發展來說,朱翠漢還是抱有很大期望的。 他表示,雖然目前處於低谷期,但光伏行業是朝陽行業。 他說浙江很多企業也對這一行業很有信心,3到5年還需要依靠內需來拉動。


  質量隱憂


  某些不合規模和標準的小企業,在質量標準等相關體系方面還不完善,一般只尋求瞬間盈利,而不能健康的發展與壯大。


  據了解,太陽能組件的質量問題已非個案,國外系統商已有過多次成批量的退貨。 太陽能產品的質量問題主要體現在安全和功率保證兩方面,但國內尚未形成質量控制體系。


  魏啟東認為,質量糾紛問題主要是出自一些假冒產品。 一些殘次品假冒知名產品銷往國外,引起了國際質量糾紛。 他對我國大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還是非常認可。 他說,一些小企業追求低成本高效益,在選購原材料時一味追求低成本,原材料批次性不合格是組件質量不佳的重要原因。


  雖然利潤空間下降了一半左右,但仍比傳統出口業利潤要高,目前紡織、機械等出口業的利潤只有5%左右。 朱翠漢說,因此相比較而言,生產加工光伏組件還是有利可圖的。這就造成了這一領域的混亂現象。 由於太陽能組件製造在於整個太陽能投資領域的低門檻,太陽能產業鍊主要為矽料、矽片、電池、組件、系統及並網6個領域,在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鏈中,組件製造由於投資較少,建設週期相對比較短,技術和資金門檻比較低,而且最接近市場等特點,因此吸引了大批企業進入這一領域。 朱翠漢說,由於很多企業在其他利潤空間更小的產業無法生存,因而轉投到太陽能組件領域,造成這一領域良莠不齊,出現了很多質量不合格的產品。


  由於在國內組件加工和生產過程中,許多工序採用的是人工操作,所以員工操作技能的規範性和熟悉程度也直接影響著組件質量。 朱翠漢表示,“組件廠對於新進員工沒有系統的培訓就直接上崗曾經是普遍現象,相當一部分組件廠生產過程中管理水平非常低下,造成產品質量問題。”


  我國光伏電站開發商大部分自己沒有組件質量檢測設備,因此下游對所購買產品的質量缺少控制力,導致上游和中游的漏洞傳導至終端。


  常州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最不願意看到等質量問題暴露出來後,整個產業受到傷害。


  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新能源商會秘書長王月海此前也說,由於光伏產品不像其他產品那樣,在短期內就可以發現質量問題,太陽能光伏產品的壽命一般在25年,通常需要6至8年的觀察時間。


  也就是說,這樣一個漫長的“潛伏期”給了一些企業有機可乘。


  面臨洗牌


  “金融危機以前的太陽能行業競爭是”大魚“、”小魚“混在一起的,大企業有大企業的生存能力,小企業有小企業的生存空間。現在是強者競爭的時代,在這種情況下,到了比實力、比耐力、比水平、比生存能力的時刻。”河北晶龍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靳保芳說。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太陽能光伏設備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未來亞洲市場,尤其是在中國將成為全球太陽能製造設備的一個主要增長動力。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認為,太陽能領域,國內市場發展潛力比國外市場要大得多。 他預計,國內光伏產能到今年底將達到28GW-30GW,而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也將於2012年出台,這意味著光伏產業將大規模啟動。


  當前的光伏市場只能算是一個新興的行業進入了一個正常的市場週期。 魏啟東說,“任何一個行業都會經歷從研發、新興到大量市場方參與進來最終實現優勝劣汰的過程。”


  茂迪(蘇州)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正賢預測,今年全球光伏電池組件產能將達到40GW,但市場需求僅有14GW-20GW,供過於求的格局將十分顯著。


  “原來客戶搶著買我們產品的時候根本就不提質量問題,現在人家再買我們產品的時候,提出把那些原來購進的缺陷產品抵我們的好產品。”一位太陽能企業銷售總監介紹。 “我們如果不同意,就有可能失去這個客戶。”


  “在太陽能市場進入買方市場的情況下,企業越要高質量生產產品。原來市場好的情況下,可能沒有人太關注質量,而現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是市場最挑剔的時候。 ”在市場法則面前,一定要堅持質量第一的觀念。 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線。 “如果說我們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可能首先就在競爭當中敗下陣來。”


  產業發展離不開自主創新,朱翠漢認為,太陽能企業亟須克服兩大瓶頸:一是近年來產業發展過快,人才培養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二是缺少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如,檢測技術服務、共性技術服務、知識產權服務、人才培訓服務和推廣應用技術服務等。


  “行業危機的衝擊,對太陽能產業整體來說是利好,專業化的優勢將得到更多體現,但中小企業的壓力越來越大,一些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企業將被淘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