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很多人都希望找到中國經濟的新動力、新機會。事實上,經過幾十年的積澱,中國已經出現了不少站在世界前沿,甚至領先世界的新產業。

近日,《中國財經報導》推出了一檔尋找中國經濟新動能的欄目,首期節目就“選中”了年增長20%以上的生物科技行業,三大主題包含了免疫細胞對抗癌症、基因檢測精準醫療以及3D打印活性血管。

靶向治療為基因檢測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報導稱,在癌症治療中,一種靶向療法也在興起,這給中國的基因測序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作為國家提出的精準醫療規劃思路的一部分,基因測序關係著出生缺陷、遺傳疾病、慢性疾病和腫瘤的預警、干預和治療。

基因測序是最近十年來國際上興起的一種科學的基因檢測方式,只需要一滴血或一點唾液就能查找病源或預測患上疾病的機率。由此衍生出的基因測序服務產業目前每年都有20%的增長,市場規模已經從2007年的800萬美元,激增到上百億美元。

1977年,第一代基因測序儀在美國出現的時候,只是極少數頂級實驗室的奢侈品。當全世界科學家們耗費30億美元、13年時間完成第一個人類基因組測序後,第二代基因測序儀也應運而生。2010年,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研製成功,只需1000美元、1天時間就能完成人類基因組測序。成本大幅降低,美國開始將基因測序應用到健康體檢。這兩年基因技術發展開始提速,第四代基因測序儀也已經發明出來。

未來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百億級

目前,美國有一千多家醫療機構開展基因測序,每年大約有800萬人進行基因測序,而這項服務在中國才剛剛起步。之所以基因測序可以用於癌症研究,是因為人類基因圖譜完成之後,科學們通過比對發現,有三百種基因突變與癌症相關。目前,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根據基因突變研製出的靶向藥物已達三十多種。

繼人類基因組計劃後,2015年,美國宣布了精準醫學計劃,中國也準備將精準醫療寫入“十三五”規劃,將從明年開始投資30-40億元構建精準醫療系統。出現缺陷、遺傳疾病、慢性疾病和腫瘤的預警、干預和治療將是精準醫療計劃瞄準的目標,這些都將給基因測序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類似的基因公司,最近兩年中國已湧現出上百家。作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基因測序在中國未來兩三年都將保持20%-25%的複合增長,未來5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百億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