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已是全球最大的製造國家,約占全球製造業總產值二成,並建立品項完整且獨立運作的製造業體系。

但相較於先進國家,大陸製造業仍有諸多問題,包括:

一、製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低,關鍵技術與高端裝備多半仰賴進口,以製造廠為主體的創新體系不完善;

二、產品檔次不高,缺乏世界級知名品牌;

三、資源/能源利用率低,環境汙染問題嚴重;

四、產業結構不合理,高端設備製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遲緩;

五、資訊化水準不高,與工業化融合程度低;

六、國際化程度不高,製造廠的全球化能力不足等。

中國工程院於2013年1月啟動「製造強國戰略研究」的重大諮詢專案,由工信部主導,在專家調查研究後,提出「中國製造2025」建議方案,訂出發展製造業強國的階段性目標與各項指標。

「中國製造2025」除推動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與發展,也要實現新技術的高端化發展。在訂出的五大工程中,有一項為智慧製造工程,除研究制定智慧製造發展戰略,更將針對相關設備與產品、製程智慧化、互聯網應用、互聯網基礎設施等內容予以促進。

在加速發展智慧製造設備與產品方面,研發具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高階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3D列印設備等;開發新型感測器、智慧測量儀表、工業控制系統、伺服馬達及驅動器與減速器等智慧化元件,藉此促進產業化。

加速機械、航空、船舶、汽車、輕工、紡織、食品、電子等產業設備智慧化,提升精密製造、敏捷製造能力;統籌布局與推動智慧交通工具、智慧工程機械、服務機器人、智慧家電、智慧照明電器、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

在推動製造過程智慧化方面,在重點領域建立智慧工廠、數位化製造單元的試點,加速人機協同運作、工業機器人、智慧物流管理、3D列印等技術與設備在生產過程的應用,促進製造工藝的模擬優化、數位化控制、即時生產監控、自我調整及控制等。加速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係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應用推廣,促進集團整體管控、設計與製造、產供銷一體化、業務與財務串接等關鍵環節實現智慧化管控。

制定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的路線圖,明訂發展方向、目標與路徑;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個性化訂製、眾包設計、雲端製造等新型態製造模式,推動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製造與組織模式;建立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開放型產業生態體系;加速開展互聯網技術研發與應用示範,培育智慧監控、遠端診斷、全產業鏈追溯等工業互聯網應用;實施工業雲及工業巨量資料創新應用的試點,建設高品質的工業雲服務與工業巨量資料平台。

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布局,建設縮小時間差、高可靠度、覆蓋範圍廣的工業互聯網;加速製造業群聚區域光纖網、移動通訊網、與無線局域網的部署與建設,實現資訊網路寬頻升級,提升企業寬頻接入能力;針對資訊物理系統網路研發及應用需求,開發智慧控制系統、工業應用軟體、故障診斷軟體與相等應用。

「中國製造2025」政策推動,將有更多相關政策資源挹注,大陸對智慧工廠的應用需求將會加溫,除工業2.0、3.0等外,更重要是工業4.0發展趨勢的工業通訊技術,以及物聯網、虛擬化、雲端運算與儲存、巨量資料分析及製造預測等相關技術,台灣廠商須具備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作者是工研院IEK機械與製造系統研究部研究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