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台灣經濟研究院三所,首度聯合發表新書「2025台灣大未來」,將帶領讀者觀察目前世界八大趨勢脈絡,探討未來十年內台灣產業在世界趨勢洪流中,即將面臨的七大挑戰,並具體提出四個產業願景發展方向。

目前全世界正在朝向這八大趨勢移動發展,預估在未來十年內將陸續產生影響力,台灣產業應該做對哪些事情,才能掌握到商機?2025研究團隊表示,隨著高齡化、少子化的發展趨勢,全球人口將持續朝大城市集中,雖然多數已開發國家人口成長趨緩,但多數開發中國家成長速度依舊高居不下;未來十年,開發中國家將擁有龐大中產階級人口,成為全球主要消費力。2025年的世界將是: 

──57%的人口聚集在城市;

──28億人面臨嚴重缺水問題;

── 4.1億亞洲人飽受洪水之苦;

──8.5億人是超過65歲的銀髮族;

──9034現象,缺子少孫蔚為風潮;

──中國大陸的網路消費,將達整體零售額20%;

──生物科技、智慧型材料、微型化與資通訊技術持續發燒;

工研院IEK副主任張超群表示,目前台灣外銷產業主攻歐美國家市場,但以人口成長的趨勢來看,未來新興國家的消費人口將會逐年大增,配合全球消費主力轉移,在歐美高價產品市場及落後貧窮市場間,將衍生出一個優質平價市場,是台灣產業值得關注的新市場與新商機。世界八大趨勢分別為:

──趨勢1:高齡化、少子化、人口往城市集中;

──趨勢2:高度全球化,新興經濟體崛起;

──趨勢3:電子商務國際化,資安事件層出不窮;

──趨勢4:創新的原動力:跨領域科技整合;

──趨勢5:區域經濟成常態,中國與印度國力增強;

──趨勢6:吹起綠色環保風,精敏製造成為新潮流;

──趨勢7:資源效率再提升:水、石油與糧食;

──趨勢8:天然性的災害,經常伴隨人為災難。 

2025研究團隊表示,近年來,各項經濟與非經濟因素,致使台灣成長陷入瓶頸,與亞洲鄰近國家相較略顯遜色。雖然在20世紀和21世紀更替時期,台灣推動一連串的重大經濟計畫,以因應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積極支持高科技產業發展,這些計畫確實形塑台灣朝向更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發展。但是21世紀的經濟環境變化太迅速,挑戰來得太快,問題的困難度及複雜度較過往相對提高,台灣產業必須要誠實面對劣勢,才能揚長避短,面對挑戰,才能預做因應。

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所長陳信宏表示,從「市場、技術、資金、人才」四個要素觀察,台灣產業仍具備發展潛力及優勢,若能善加利用優勢,結合台灣社會豐厚的人文素養、紮實的製造業根基、亞太中樞的地理環境以及充沛的資深人才,致力於發展關鍵技術,將技術導向的研發轉向為消費者導向的創新,整合文化創意與工業設計等領域,開創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台灣將面臨的七大挑戰分別是:

──挑戰1:人口紅利消失;

──挑戰2:國際人才競奪與人才斷層;

──挑戰3:兩岸產業發展重點重複性高;

──挑戰4:能源自給率低,綠色轉型存在多元瓶頸;

──挑戰5:創新集中特定領域且效益不足;

──挑戰6:教育學研體系與產業脫節;

──挑戰7:網路基礎環境與產業落後中韓。

2025研究團隊表示,在研究過程中,持續與近50位產官學研界專家進行多次深度訪談,歸納分析意見後,發現一個共同看法,就是台灣產業未來發展藍圖,不能過於侷限在追求經濟成長,必須兼顧經濟成長、社會公義及環境永續等議題,才能符合全民期待。 

資策會MIC所長詹文男表示,台灣產業發展必須藉由科技發展來支援多元目標,經濟成長、社會公義及環境永續,這三個向度必須均衡發展,遵循「成長與公義並重、環境與產業相容、人文與科技結合」等三個原則同時並進,任一方偏頗失序都將造成難以彌補的危害。所以,在此前提原則下,2025研究團隊歸納演繹出四個能夠帶領台灣向前邁進的願景路線: 

──全球資源整合者:確立發展定位、優化基礎建設、加速國際連結;

── 產業技術領導者:創新體系重建、重視人才訓用、緊密產業群聚;

──軟性經濟創意者:提升國家形象、培養企業軟實力、塑造創新環境;

──生活型態先驅者:追求綠色永續、提供精緻體驗、實現幸福家園。

 資料來源: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