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市場在歷經供過於求的洗禮之後,2013年至今的價格已經有逐漸落底的態勢,除了市場的需求持續增加可以支撐價格外,各供應鏈段的成本也都已經接近短期的瓶頸。除了供需的影響外,隨之而起的貿易戰爭也讓市場價格出現波動,EnergyTrend持續評估貿易關稅可能造成的影響,近期特別針對產業的成本、價格、以及毛利等情況出具供應鏈成本報告,幫助業者更加了解產業鏈成本及價格訊息。

中日韓多晶矽產能持續開出 供需仍是價格最大變數

受到歐洲與美國分別針對中國太陽能產品提出反傾銷、反補貼的影響,中國也針對多晶矽的進口施行懲罰性稅率,但由於可以透過加工貿易的方式規避稅率,實際上關稅對於價格的影響並不顯著,供需仍舊是市場價格變化的主因。

在供給方面,2014年預計還有許多廠商繼續投入多晶矽的生產,除了日、韓廠商產能的增加外,中國幾間主要廠商不僅同時擴增產能,更利用成本優勢搶占市場。一旦市場的需求有所下滑,價格波動可能更加劇烈。

poly  

矽晶圓仍以高效為主 集中化仍是關鍵

受到多晶矽全面性的漲價,矽晶圓成本的差異主要會在大小廠的合約價、次級料的運用、以及匯率影響等,因此主流價格仍在US$20~25/kg。矽晶圓的集中化明顯高於其他供應鏈段,而許多垂直大廠在避免來源過於集中的情況下,也將矽晶圓產能提高,以滿足自身需求、降低外購比例。矽晶圓80%的產出來自於中國與台灣,以專業的廠商做比較,目前中國的製造成本仍有優勢,在第一季矽晶圓價格調升的情況下,毛利可達5~10%;而產能相對較小的廠商,受限於經濟規模,毛利多在2~5%之間。但第二季隨著價格下修,又會再度壓縮小廠空間,維持大廠獲利的情況。

雖然矽晶圓的產業集中化早已展開,但產業波動減緩了集中的速度。隨著市場持續成長及廠商更有信心發展之下,預計未來矽晶圓多數還是會由專業廠商生產製造,垂直整合廠商的矽晶圓產能僅會維持少量。在這樣的情況下,價格基準會由領導廠商所制定,並將加速下游集中化現象,讓市場往大者恆大的方向前進。

wafer  

電池片再陷貿易戰爭 成本、價格同時推高

上回中美反傾銷、反補貼判決最終只針對中國電池片實行關稅,讓具備全球第二大電池片產能的台灣廠商看到了機會。台灣電池片本身就有直接銷售美國,後續也接下許多中國廠商銷往美國的訂單,中、台的電池片價格持續互相影響,然而SolarWorld提起的新訴訟卻攪亂了中國與台灣的合作關係。

受到雙反因素干擾,第一季電池片成本都維持在較高的水準。EnergyTrend觀察,台廠毛利約在2~5%;但第二季受惠於漿料、矽晶圓價格調整,應可再提升獲利空間。而中國電池片雖原本成本就較低,但多為垂直整合廠,因此獲利會集中在模組端。長期來看,電池片的獲利空間會受到上游材料以及下游模組出海口的影響,自身的訂價偏向被動。台廠面臨雙反的危機,也正是思考轉機的關鍵時刻;而從其他垂直整合廠商或是下游開發商的角度來看,則是需要供應鏈中可以做為代工的夥伴,因此電池片廠商的定位,在貿易爭端下會越趨明顯。

終端模組穩定獲利 營運模式決定贏家

自2013年起,主要的模組廠商開始轉虧為盈。除了成本持續降低外,多個市場因為需求旺盛也讓價格穩定保持,中國垂直廠商如果將中間獲利都累積到組件端,毛利可達15~20%。目前250W的銷售價格範圍從US$0.54~0.68/W都有,各市場價格差異大。

模組廠商在2013年已陸續轉型,除了原本已有許多歐、美廠商減少生產製造以整合資源進行系統開發外,不少中國製造大廠也在2013年從原本單純模組供應商的角色轉為系統開發商。不僅開發大型電廠專案,也由於中國政策積極發展分散式系統,許多廠商轉而經營中國國內中小型系統市場。因此在模組價格已經逐漸穩定的情況下,模組商區域市場開發及商業模式的選擇、甚至是品牌營運的策略,都成了影響各廠商毛利的關鍵因素。

module  

(此文為摘錄版本 全文可見EnergyTrend 2014 SNEC 特輯)

Source:Energy Tr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