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歐盟官員8日表示,歐盟委員會已經同意向中國產太陽能面板徵收懲罰性關稅,懲罰性關稅的稅率平均為47%,為臨時性關稅,該決定自6月6日起生效。
據中國業內人士透露:英利稅率37.3%,尚德稅率48%,天合稅率51%,旺能稅率67.9%,錦州陽光稅率38%,賽維LDK稅率57%,晶澳太陽能稅率38%,平均稅率47%。
兩名歐盟官員8日表示,歐盟委員會已經同意向中國產太陽能面板徵收懲罰性關稅,懲罰性關稅的稅率平均為47%,為臨時性關稅,該決定自6月6日起生效。
據中國業內人士透露:英利稅率37.3%,尚德稅率48%,天合稅率51%,旺能稅率67.9%,錦州陽光稅率38%,賽維LDK稅率57%,晶澳太陽能稅率38%,平均稅率47%。
可再生能源是各國未來發展重點,其中太陽能取之不盡、隨處可見,屬重點研究對象。香港科技大學工程學院研究團隊,早前成功研發全球首創的「納米結構柔性太陽能電池」,利用特殊技術把電池的鋁質表面,加工成3D立體結構,推高光電轉換率至九成半,為現存各類太陽能電池中最高;而電池以鋁製成,具備輕身、可屈曲、成本低等優點。
研究團隊又與同校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合作,由後者學生團隊撰寫就該技術創業計劃,成功在早前「創新中國2013創新挑戰賽」奪得冠軍,並於昨天起程前往美國,與世界各地精英競逐終極盟主頭銜。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至2030年期間,70%的新增電量來自可再生能源。至2030年,光伏裝機量有望占新增電量的24%。
報告預測,2030年,太陽能與風能新增發電總電量占比最大,分別為24%與30%。屆時,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新增電力的一半之多,相比於2012年增長28%。
日本太陽能電池龍頭廠夏普(Sharp)24日發佈新聞稿宣佈,已研發出一款光電轉換率達全球最高水準的化合物3接面太陽能電池Cell(Triple-Junction Compound Solar Cell),其轉換率高達37.9%(指研發階段的轉換率)。
夏普表示,化合物太陽能電池有別於現行主流以矽為材料的太陽能電池,而是以銦等2種以上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作為材料形成光吸收層(photo-absorption layer)的一種具有高轉換率的太陽能電池,一般多使用於人造衛星。而夏普則計畫活用此次的研發成果,將用途擴展至聚光型太陽能發電系統或汽車上。
王斯成還指出,到2020年中國的光伏累計裝機量將達到100GW,2030年達到300GW,2050年將達到1000GW。
他在可再生能源學會今天舉辦的“分散式光伏發電政策、技術及動態熱點解析”研討會上做出上述表示。這個觀點是據“RE Thinking 2050”,“Renewable Electricity Future Study”和“EUMENA計畫”作出的預測。
中東和東南亞地區Conergy Asia&ME Pte公司的總裁Alexander Lenz表示,沙烏地阿拉伯為了充分利用其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實現能源整合,將在未來20年投資1090億美元,未來該國的可持續能源將呈現顯著增長。
阿拉伯不僅僅計畫購買太陽能光電和光熱產生的電力,同時也將購買風能、生物質能、垃圾發電等電站的電力。該國的累計目標是到2032年實現54GW的可再生能源裝機量,而其中41GW將來自太陽能。
阿拉伯目前已經有總裝機量在15MW左右的太陽能電站正在建設,而 Conergy公司目前也已經建設兩個專案。
資料來源:阿拉伯新聞
全球太陽能光伏行業產業整合步伐加快,由於投資過熱、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產業規模小、技術實力不足的企業被逐漸淘汰,廠商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手段,除了壓縮成本外,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成了廠商不斷攀比的另一高地。不管是何種太陽能電池的研發與創新,提高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降低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成本是所有電池生產企業及研發機構關注的核心問題。
金屬和塑料「三明治」提升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
太陽能與發光二極體(LED)產業景氣低迷,台灣兩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及聯電也遭受衝擊,兩公司去年綠能新事業投資合計虧損逾新台幣90億元。
看好綠能產業前景,台積電與聯電同步大舉投資太陽能及LED領域;其中,台積電投資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台積太陽能111.8億元,投資LED廠台積固態照明43.04億元,合計總投資金額達154.84億元。
聯電投資新投資事業公司達60億元,同時投資薄膜太陽能電池廠聯相光電53.31億元,若加計旗下宏誠、弘鼎及真宏投資公司投資聯相及聯景,聯電集團在綠能產業總投資金額也達140億元水準。
Solar manufacturers like Suntech are struggling.
Hundreds need to die for the industry to recover.
總部設在無錫市的尚德電力公司,曾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控制板生產商,但由於該公司背負著超過20億美元的沉重的債務,加上全球太陽能產品供應過剩、價格下跌,加上美國對中國的太陽能產品課徵反傾銷稅,導致尚德電力利潤不斷下滑。近日已經申請破產重組。消息一出,無疑讓本來就不被看好的綠色能源產業更加雪上加霜。
北京日報報導,隨著歐盟對中國大陸太陽能產品開始強制登記,壓在大陸太陽能產業身上的雙反大棒已進入倒計時。大陸幾家太陽能巨頭昨日不約而同出現大動作。分處產業鏈上下游的英利綠色能源(YGE.US)、保利協鑫(3800.HK)開始供應鏈合作;而尚德電力(STP.US)則遭無錫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進入破產重整。專家認為,大陸太陽能產業已進入洗牌週期。
英利、協鑫開始抱團合作,太陽能上游原材料多晶矽價格的上漲,無疑是二者合作的直接刺激因素。由於中國大陸對歐盟多晶矽反傾銷初裁的臨近,今年以來太陽能級多晶矽漲價幅度達15%。以保利協鑫為例,春節後多晶矽價格已由最初的每公斤110元(人民幣,下同),漲至每公斤150-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