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經濟獨霸全球的從前,「美國打噴嚏,全球跟著感冒」是國際定律。但如今大陸晉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且預期規模超越美國指日可待,顯然在全球化加深的趨勢下,各國對大陸當前經濟病情的擔憂,早已遠甚於美國。

金融時報(FT)專欄作家Martin Wolf為文指出,全球經濟成長率低於3%的應有潛力在近年來已成常態,而且這樣的情況還可能持續,而罪魁禍首則是從原本的美國和歐洲等先進國家轉成目前的大陸。

大陸過去的高經濟成長率原本就受到外界質疑有誇大之嫌,即便統計數字顯示現在還能維持在7%附近,但是一些分析人士直指恐怕根本連4%都不到,而且以大陸面臨的諸多經濟麻煩來看,未來只怕還會繼續走下坡,影響所及,全球經濟也不用奢望能夠翻身。

Wolf認為,從三個方面來看,分析人士的警告並非危言聳聽。第一,投資向來是帶動大陸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佔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多達46%,可是在7%成長率的水準下,投資造成的產能過剩為必然結果,更別提如果真的成長率只有4%情況會有多嚴重。影響所及,投資已然放緩。

第二,大陸經濟體中的巨額負債早已眾所周知,部分也是因為產能嚴重過剩所造成。大陸欲保持經濟成長不墜,非維繫投資力道不可,但這連帶意味負債將因此易增難減。

第三,如果大陸當局選擇不出手提振投資力道,經濟要想復甦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大陸民間消費對GDP的貢獻遠低於投資,難成為接棒推升經濟的主要力量。

簡言之,投資低迷已成為大陸經濟困境的核心問題,而Wolf指此一情況會透過多重管道將全球經濟拖下水。

其一就是投資造成的資本財進口縮減。包括日本、南韓和德國等在內的國家,多年來其資本財出口都高度仰賴大陸市場,當大陸的胃口變小,這些國家勢必遭受不小的負面衝擊。

另一個更值得關注的是原物料。大陸在經濟高速成長時期,對原物料的需求看似深不見底,讓澳洲、巴西、加拿大、俄羅斯以及中東等原物料大國跟著享受了多年榮景。不過如今情勢反轉,大陸無力再吸納龐大的原物料,這些國家的經濟已經開始哀號。

大陸企業的投資與需求轉弱,明顯是受到高負債的影響,進而造成他們的股價大跌,但是這只會他們更進一步縮減投資支出。大陸當局的對應方式顯然是放手讓人民幣貶值,希望藉此幫助企業增加出口競爭力。只是在效果還不明顯之際,一干新興國家已經先蒙其害。

Wolf認為,大陸當前等於是在對全球輸出不景氣,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如果在此時升息,只會令全球經濟情勢變得更糟。眼下唯一能夠寄望的只有兩件事,一是大陸能夠儘快完成其經濟轉型,擺脫以投資為首的經濟成長模型,達成經濟再平衡,另一則是已開發國家能夠復原至金融危機前的水準,只不過不論哪一個,恐怕都還需要很久的時間才能見到。

DIGITIMES中文網 原文網址: FT專欄:大陸投資與需求轉弱 全球經濟難翻身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id=0000443336_O3S47ZL52QUZCC7VO856O&ct=1&wpidx=5#ixzz3ltpMqHf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cho 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